“质”地有声③|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 让“土特产”变成“金招牌”

时间:2025-01-20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高质量发展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质”地有声》系列报道,邀请代表谈感受、谈作为、谈建议,呈现人大代表如何围绕中心大局、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代表作用,助推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县域经济、文旅文创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贺志泉)“我们把一颗果、一味药、一株草、变成老少皆宜的一顿膳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在省人大代表郑海鸥看来就是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微信图片_20250121091150

省人大代表、方城县博望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监事 郑海鸥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打造“药食同源”新业态

  郑海鸥是一位85后省人大代表,现任方城县博望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监事,原本在大城市做外语翻译,但却和丈夫一起选择了回乡创业。短短几年时间,便在当地打造出一个完整的黄金梨产业链,成了产业带头人。

  “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很难做到大小一致,对于那些卖相不好的,只能靠深加工,开发更多产品来提升附加值。”郑海鸥说。

  2018年,郑海鸥创办了年产20万斤的梨膏加工厂,主要以个头比较小的果子为原料加工梨膏。很大程度增加附加值,为种植户增收,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

  从早期的梨膏,到现在的鲜炖即食梨,虽然一直都在不断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新边界,但这些在郑海鸥看来还远远不够。

  1月18日,王凯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将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这更坚定了郑海鸥持续探索下去的信心,把“土特产”打造成富民增收的“金招牌”。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黄金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守中医药创新,把药食同源新业态进一步的推广到农村,做好土特产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郑海鸥说。在她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到乡村一起发展产业,还可以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郑海鸥把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带到了会上。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强中药材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而助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121091145

省人大代表、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党支部书记 宋国庆

  拉长怀药特色产业链  引导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说到药食同源,古怀庆府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一定绕不过去。

  焦作武陟县大封镇南临黄河,西临温县,是全国闻名的“四大怀药”道地药材主产区,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受到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如果这个季节走进大封镇的老催庄村,路两边一包包地黄堆成山,近百辆大卡车缓缓在村庄里驶进驶出。如何将这张名片发扬光大,继续稳发展、扩规模。是河南省人大代表、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党支部书记宋国庆同样需要面对的问题。

  “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宋国庆说。

  王凯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从粮食产能提升、乡村建设提质、农民持续增收三个方面概括了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里面提到的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使我信心百倍。”

  目标已明确,剩下的就是锚定目标加油干。用不了多久,一座投资1.5亿建设集怀药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金融供应链为一体怀药交易仓就将在村子里拔地而起。

  引导整合全村126家怀药产业合作社,拉长怀药特色产业链和怀药品牌建设。这只是宋国庆迈出的第一步。

  将全村的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农业科技数字平台;与高校联合在2025年开设成人中专技能班和大专营销班,提升怀药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引导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青年等人才回乡创业就业,一揽子规划正在慢慢落地,宋国庆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这次上会,宋国庆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自己的建议,“目前乡村的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新型农民虽有增长,仍然满足不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所需,针对这种现象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措施,为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宋国庆说。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