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2024⑧ | 盘点河南人大年度关键词之守护青绿
时间:2025-01-17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贺志泉)2024年,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资委)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加快推进美丽河南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贡献了积极力量。
提高立法质量,筑牢美丽河南建设法治根基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事关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事关资源循环利用。2024年11月28日,《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在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为提高法规质量,环资委先后赴郑州、洛阳等市和辽宁省开展立法调研,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征集有关修改意见160余条。结合日常检查调研发现的问题,在法规中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及污染防治措施,推动建立健全我省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制度体系。
环资委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决策部署,围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地质环境等方面,开展了《河南省移动源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的立法调研,稳步推进法规立法进程。
强化监督实效,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环资委聚焦统筹推进黄河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面优化生态系统等重点任务,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
202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率领执法检查组来豫开展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环资委坚持高站位推动、高标准组织、高效率协调,确保执法检查顺利进行。
为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环资委同步组织开展我省执法检查。坚持依法监督,赴郑州、洛阳、焦作、济源、新乡、濮阳等市(示范区),检查政府及其部门法定职责落实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省处于黄河中下游实际,重点对防洪安全、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找准突出问题和症结。坚持跟踪问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赴三门峡等市开展调研,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立行立改、限期整改,推动法律责任落实到位。
2024年是省人大常委会连续第9年听取和审议政府环保报告。环资委召开座谈会,听取8个省直部门情况汇报,全面了解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调阅全省及各省辖市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比分析与周边省份的差距和不足。在实地调研鹤壁、商丘等市后,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等问题列成问题清单,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逐条对照整改落实,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2024年是省人大常委会连续第30年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环资委组织中央和省内主要媒体记者,深入伏牛山腹地,大力宣传伏牛山生态保护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推动相关市县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筑牢伏牛山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环资委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切实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2024年共办理代表议案3件、建议3件,督办重点建议1件。注重与代表和有关方面的沟通联系,着力使办理结果让代表满意。注重代表议案建议与立法监督工作相结合,将议案建议转化为研究制定立法监督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深化代表对环资工作的参与。2024年共邀请30多人次代表参与人大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监督工作,保障代表深入了解我省环境资源保护现状,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
展望2025 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
2025年,环资委将围绕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确保“一泓清水北上”、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任务,认真履行立法、监督等职责,为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贡献力量。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工作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要求和《关于构建河南省地方性法规体系的意见》安排,结合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进程,统筹推进工作。
开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修订)立法调研;协调推动我省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和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及湖北省十堰市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
扎实开展环境资源保护监督工作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新时期环境资源保护监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监督工作的积极性,推进环境资源保护监督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服务常委会组织开展《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专题调研,配合常委会办公厅举办“六省一市”人大秦岭协同保护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工作座谈会;按照常委会统一安排,开展“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环境资源保护重要问题专题调研。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