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推动“数字人大”建设走深走实 汇民意强履职 服务百姓驭“数”前行

时间:2025-01-16  来源:“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为迎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召开,更好地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即日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开展‘我请代表捎句话’建议征集活动,真诚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对公众建言进行汇总整理,供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意见时参考。”点开江苏“数字人大”的“民意直通车”模块,围绕“科创前沿”“经济脉动”等重要话题,百姓呼声正广泛汇聚云端,即将经梳理研究后被“捎”上省人代会……这是“数字人大”平台发挥数字技术精细、快速处理繁琐工作信息的优势,提升工作效率、搭建民意桥梁的生动体现。

  当今时代,科技浪潮汹涌澎湃,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数字人大”建设是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将推进“数字人大”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专门印发《江苏省“数字人大”建设行动计划》,不断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人大履职行权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全省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起来

  下好推进项目建设“一盘棋”

  推进“数字人大”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高度重视“数字人大”建设工作,自2022年工作启动以来,多次出席相关会议,听取建设进度汇报并作出具体要求,提出要“把‘数字人大’平台建设好,把‘数字人大’系统运行好,把‘数字人大’作用发挥好”。2024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在《求是》杂志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人大’建设,切实增强代表履职工作平台效能”。

  方向明才能思路清,思路清方可谋划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高标准统筹谋划,高要求部署实施。坚持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一盘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顶层设计、优化平台架构、完成技术攻关……形成了“1183”的体系框架,搭建起了人大数字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即“1”个全省人大综合性一体化平台;“1”个全省人大数据库;代表工作、立法工作、监督工作、决定工作、选举任免工作、会议阅文、公众参与、机关办公“8”个子系统,各市人大在“八系统”的框架内接入亮点特色应用;标准规范、网络安全、运维保障“3”个体系。

  在省人大高位推动,各级人大积极响应之下,“数字人大”建设工作在江苏大地蓬勃开展、处处生花。在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之外,“数字人大”建设工作也给各地预留了创新空间。盐城市人大在省人大“1183”框架基础上,建设完成机关党建、新闻视窗、民生实事监督、监督司法工作联网系统等应用场景,升级完善民生实事监督和监督司法工作联网系统,并开展线上满意度测评;镇江市人大确定了“6+2+1”建设方案,新增1个政治统领特色子系统,主要服务于公众线上参与常委会审议、监督民生实事票决和与选区代表互动等工作,让公众通过“数字化窗口”扩大政治参与度,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触手可及”。

  用起来

  铺架畅通民意服务用户“一座桥”

  “数字人大”建设落到实处,“能用好用管用真用”是关键。强化用户思维、坚持需求导向,是推动“数字人大”真正“用起来”的立足点。在实践中,各级人大主动适应需求,不断挖掘需求,努力为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一府一委两院”及省级部门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五大群体提供了泛在可及的服务。

  “我提交的建议已经完成审核环节了!”南京市江宁区人大代表江秀峰高兴地发现,通过手机点击“江苏人大”App里的“履职”板块,就能随时查看议案建议的受理记录,并能通过平台与办理单位进行沟通。2024年以来,江宁区人大代表已通过“数字人大”平台上传议案建议200余件。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省人大持续推进建设功能强大的代表工作子系统,实现代表履职及服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打开昆山“数字人大”代表履职平台,388名昆山市级人大代表的人员信息、分布情况、履职情况、议案建议等数据信息在一张数字“云地图”上直观呈现……各地人大以代表为主线,打造各维度数据全新的“数字化创新应用”,综合汇算代表学习、参会、发言、调研等各项履职数据,生成一人一册、一届一本的“代表画像”,以精准的“定量分析”,推动人大工作数字化和依法行权履职“双螺旋上升”。

  “第一时间推送学习资料、第一时间展示各级代表学习动态,各种法规、知识一目了然,‘数字人大’平台就是我的履职知识宝库。”宿迁市人大代表马腾兴奋地说道。点开“数字人大”代表工作子系统“代表学堂”模块新增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专栏,代表们随时都能汲取精神养分,干事热情被充分点燃。

  如今,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会议列席人员熟练地滑动着面前的平板电脑,认真查阅各项审议文件,摄像机对准审议发言的代表委员记录下精彩瞬间,这些变化,构成会上一道新的风景。

  为切实提升人大常委会审议质量和履职质效,每次常委会会议前各项审议文件和参阅材料电子版均提前上传至“数字人大”阅文系统,方便常委会组成人员全方位了解情况、全过程参与人大常委会及各专工委工作,更好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同时,通过常委会分组审议视频管理平台,个性化录制委员、代表审议发言视频,并归入个人档案。数字赋能下,常委会审议“含金量”不断攀升。

  如何让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乘上“数字东风”?省“数字人大”平台上,“江苏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备案审查建议”“民意直通车”“信访接待室”……一个个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众参与子系统正有效运转着,更好地保障着人民当家作主。在泰州,代表个人专属二维码被广泛设置在不同的民主宣传场所,群众正扫码将自己的建议传递给对应代表,五级人大代表“你点我督惠民生”活动在“数字人大”系统的运转支撑下不断深入人心;在淮安市复兴镇,村民通过平台提出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后,便能实时关注到建议办理进展与代表回复,“民生之盼”正变为“群众之赞”。

  融起来

  织密横向联通纵向贯通“一张网”

  “数字人大”省级平台运行至今,累计对接39个业务数据库,7113张数据表,92615个字段,汇聚的数据规模已达5968.7万条。

  “数字人大”系统实现省市县乡纵向贯通,在13个设区市,95个县区部署统建系统20套,分级部署系统28个,减少各市县重复建设系统607套,接入自建系统62个。横向联接“一府一委两院”及省级机关各部门,系统用户近11.5万人……

  一串串数字的记录下,全省“数字人大”使用成效可观可感。“数字人大”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推动这项工作向深度拓展、向实处用力、向高水平提升,还需要多方协同、整体联动。

  持续推进系统纵向贯通,才能进一步放大整体改革效应。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都将“持续推进‘数字人大’系统纵向贯通”作为省市人大上下联动的10个重要事项之一抓紧抓好。举办两期全省“数字人大”建设工作培训班,总结交流工作推进情况,协同推进全省“数字人大”建设取得进展。省项目组分别与13个设区市召开“一对一”交流会,因地制宜确定接入方案,督促贯通工作落地落实。2024年1月,省项目组制定“数字人大”系统纵向贯通验收标准,7月至8月,技术团队赴各设区市人大,围绕工作方案、用户使用情况等纵向贯通“5+1”任务清单进行现场验收。目前,各设区市均顺利通过纵向贯通工作验收。

  数据是信息系统最基础的要素,是数字化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做好数据的汇聚共享,让数据在人大机关内部、上下级人大之间、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之间跑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是“数字人大”深入推进所面对的关键问题。

  作为纵向贯通试点城市,无锡市将全市“家站点”收集的民情民意数据主动推送至城运中心,通过与城市大数据中的其他民情民意数据融合,进一步挖掘、分析,形成“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家站点’办理民情民意诉求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推进人大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协同共享。在南通如皋,依托人大代表特色“家站点”建设成果,推动荷塘“曰”室、“红石榴籽”人大代表工作站等线下履职阵地和线上数字平台实现“双线”融合。在连云港灌南,依托“数字人大”系统,探索创设10个营商环境人大代表线上监测点和30个人大代表经济运行线上观察点,做好数据联通工作,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信息公开的“展示窗”、代表履职的“加速器”、沟通选民的“连心桥”、机关办公的“智慧脑”……一幕幕“数字人大”平台的应用场景,不仅让民主法治理念变得更加可观可感,更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江苏实践注入全新活力。相信不远的将来,“数字人大”系统将以创新为帆、科技为桨,走近更多人群,应用更多场景,传递更多声音,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在数字时代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