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人大:推进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 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时间:2025-01-14 来源:人民代表报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代表履职阵地建设作为代表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在抓好延伸服务、拓展功效、提档升级上下功夫,以“小站点”搭建代表为民履职的“大舞台”。
从规范化“建”到特色化“融”
不断延伸服务触角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把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提升人大代表工作水平和推进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来抓,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逐年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基层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
全覆盖抓好规范化“建”。按照“有场地、有标示、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资料、有台账、有经费”的“十有”标准,本着便于组织和开展代表活动、便于代表联系选民、便于选民监督代表以及资源共享、一室多用、功能融合等原则,在市、区(县)一级建立人大代表之家9个、街道(乡镇)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106个、社区(村)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点)165个,实现了阵地建设应建尽建和全覆盖。
因地制宜抓好融合延伸。为了推动代表联络站服务群众更深入、更便捷,坚持以接地气、聚人气为原则,2024年启动在人员密集场所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试点工作,推动代表联络站(点)建在群众聚集处和社情民意最前沿,先后在公园、市场、工业园区等地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点)9个,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沙依巴克区人大常委会在儿童公园建立代表联络站,打造人大主题公园和法治广场,利用公园人员聚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开展“树下听民生”活动,打造倾听民情民意的“直通车”。头屯河区人大常委会在绿谷社区代表联络站打造突显人大元素的法治游园、天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大巴扎景区和动物园建立代表联络站、达坂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巴扎市场和西沟乡徒步道建立代表联络站等。按照“一站一特色”要求,实现了代表联络站(点)联系无死角、代表全参与、内容全方位、活动全年度。
从制度化“管”到功能性“用”
不断拓展功能增量
为实现代表联络站“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做实代表联络站“管”和“用”的文章,不断丰富主题实践活动载体,优化代表联络站运行机制,做好做实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
优化运行保障机制。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指导性意见,印发《关于落实建立健全八项工作机制、建好用好代表“家室站”的实施方案》《关于用好代表“室站”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大兴调查研究集中开展三项活动的意见》等文件,对硬件标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活动载体等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全市289个人大代表“家站点”全部设有固定场所,站内硬件设施配备到位,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日常有人管、保障有资金、运行有制度。建立市、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包联代表联络站工作机制,包联领导定期走访站点,积极参加接待群众活动,对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代表履职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各级人大立足“规范标准”“有效管用”,进一步配套完善代表信息公示、选民接待、履职登记、意见建议处理等制度机制,以代表联络站星级创评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评先表彰机制,充分调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米东区人大常委会推行“三簿三台账”工作机制,要求人大代表“家站点”全部建立学习登记簿、考勤登记簿、活动登记簿和群众意见建议登记台账、意见转办台账、“一府一委两院”办理情况台账,提升代表联络站规范化水平。新市区人大常委会推行代表联络站“十星级”创建评比机制,召开星级代表联络站创建工作评定会议,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实地观摩,促进代表联络站按照“十星级”标准提档升级。
丰富代表进站活动形式。按照“就近就便”原则,3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全部纳入代表联络站,推行人大代表亮身份,对代表信息、年度计划、重点监督、履职成果实行全公开,督促代表进“家”入“站”开展学习培训、宣传宣讲、接待选民、调研监督、联络群众等活动。坚持“代表接待日”制度,立足社区“说事点”、民情恳谈会,邀请代表进站“坐堂接诊”“跑堂问诊”,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对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沙依巴克区各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百姓说事云·书记直通车”及“接待选民日”“代表议政日”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天山区南湾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南办及时办”人大代表智慧平台,建立“网上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群众反映问题零距离。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点)通过群众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直接连线代表,反映困难和问题,提交意见建议,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从常态化“联”到全方位“聚”
不断提升履职效能
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社情民意“前哨站”作用,坚持将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和自身优势紧密结合,通过代表联络站有效运转,拓展人大代表聚民声、汇民意的新途径,推动代表联络站向经济发展、市域治理等多领域延伸,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代表联系群众和服务社会的新格局。
宣传宣讲聚民心。以“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集中宣讲、选民接待日面对面宣讲、国旗下宣讲、送学上门、视频连线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飞入寻常百姓家”。2024年以来,利用代表“家站点”等阵地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884场次,惠及群众16.97万余人次。新市区银川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立法调研、座谈会等立法活动,围绕修订代表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等,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广泛宣传引导,不断助推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
助力发展惠民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监督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生态环保、营商环境、民生改善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例如,新市区人大常委会在新联市场建立代表联络站,利用直接面向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平台作用,多方汇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打通代表与企业、消费者的联系渠道,助推经济健康发展。(张艳珍)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