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回望2024 河南人大这一年——吸纳民意 汇集民智 全过程人民民主焕发蓬勃生机
时间:2025-01-10 来源:河南法治报
过去一年,全省各级人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立足人大职能职责,推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健全、更加有效,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健全制度体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不断丰富“两个联系”的形式和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密切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每月定期接待代表、到基层必访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年走访联系基层省人大代表300余人次;全年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法规草案起草审议、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1500余人次;邀请有专业特长、提出相关议案建议的代表列席会议50人次。
常态化开展“走进人大”系列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2024年,邀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留学生和港澳青年学生110人参加活动,深度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河南实践。截至目前,已邀请公民代表1500余人次参观省人大历史陈列室、旁听常委会会议,近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创新建立省级领导领办督办重点建议机制,首次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推进会,对优秀议案建议及办理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扬,着力构建闭环管理模式,推动议案建议“高质量提、高质量办”。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均已办结,其中35件议案转化为法规或列入立法计划,关于加大民营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加速推动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我省落地实施等一批建议得到有效实施。
回应群众期盼全面铺开票决制工作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指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由人大代表票决,交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
2024年年初,省委将制定《关于在市县乡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列为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并明确由省人大常委会负责。
“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有关部署要求,2024年10月22日,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推进会在信阳召开。
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力体现,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生实事监督这一小切口事项上的具体实践。如何保障票决制工作走深走实?全省各地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为保障收集阶段工作的扎实推进,信阳市各级人民政府每年从10月份开始,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分级梳理形成项目建议台账;各级人大切实发挥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和“美好指数”人大代表线上监督评价平台等民主民意表达载体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常态化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收集整理后提交人民政府研究。
在票决方面,原阳县围绕酝酿讨论、差额票决、全面公开的要求,制定《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办法》,经全体代表表决通过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依法票决,保证票决项目的法定性。表决过程中,根据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得赞成票数,按照差额比例从高到低确定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并以大会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由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只是开始,要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还要依赖后续的精准监督和跟踪问效。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和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组织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目前,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已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2024年共票决民生实事302件322项,实现了“群众想什么”和“政府干什么”的精准对接。
安阳市北关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主体作用,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细;建立代表分包联系项目制度,每件民生实事项目都安排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和群众监督员全程参与,阶段性开展测评;针对在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事前提醒、责任到人,及时交办监督提醒函,现场督促整改落实。
筑牢履职阵地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是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是汇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渠道。目前,全省共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9583个,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以及全省“五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全覆盖。
2022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以代表联络站(点)为依托,开展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工作,努力打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基地、夯实人大依法履职民意基础的阵地、促进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场地。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省级基层示范点214个。
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托现有条件成熟的代表联络站,注重打造各类别各级示范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站一品牌,站站有特色”工作格局。
桐柏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面提升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水平,立足专业代表联络站“专、聚、联、融”等功能,设立“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业性强、联系广泛的优势,着力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助力“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
临颍县人大常委会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助推产业发展作用,创新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产业”模式,建成数字农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和鼓励驻站代表立足本职和行业优势,聚力聚焦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代表在产业带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更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
济源市沁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运用“板凳议事会”工作法,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联络点每次提前3天征求议题,引导群众广开言路、反映诉求;灵活设立“小板凳议事点”,邀请人大代表、社区干部、党员、网格长、居民代表等组成人员和事项相关群众参加议事;成立民主监督小组,聘请“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全程监督、跟踪问效。
针对辖区商务中心区楼宇多、中小企业多、发展潜力大的特点,鹤壁市淇滨区天山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区新产办联合牵头组织开展民主协商议事,先后解决了企业用工难、企业职工中午吃饭难、青年职工交友难等20多个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各级人大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制度自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凝心聚力。(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编辑: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