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大:推动人大监督更加有力有效

时间:2025-01-09  来源:人民代表报

  1月3日上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稳中求进 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人大监督工作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在推进高质量监督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悉,本届以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确定的监督项目117项,其中,专项报告47项、执法检查18项、专题询问7项、跟踪监督11项、专题调研34项。

  建立完善“民声直通”督办交办机制,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性是人大监督的基本属性。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过程,就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就是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

  据介绍,在聚焦保障和改进民生方面,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医疗保障工作等专项报告,推动全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集采药品均价降幅超过50%。听取和审议社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情况并进行专题询问,推动将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险社会保障体系。

  聚焦物业服务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网上参与600多万人(次),征集意见建议两万余条,助力推动省政府制定条例配套细则,建立监管信息平台,提高投诉举报办理效能,6个市出台了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细则。建立完善“民声直通”督办交办机制,围绕就业、社保、未成年人保护、退役军人保障、体育事业发展等加强监督,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强化对监察、司法工作的监督,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相关工作报告,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23年,推动重拳监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全省电诈案件立案数、群众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2.8%、11.5%,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此外,通过听取和审议文化产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减”等报告,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产教融合等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跟踪监督义务教育“双减”执行落实情况,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压减96.9%。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法一条例”、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完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593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备案审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宪法性制度,也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重要途径。据介绍,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备案审查工作制度保障不断强化、监督纠正力度不断加强、独特功效日益彰显,共完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593件,纠正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5件,从制度层面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9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已连续6年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2022年全省10个设区的市、107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实现了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全覆盖。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黄河保护法、行政复议法和滞后不适用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专项清理。紧盯关键“民生小事”,2024年年初,在省人大常委会监督下,对涉及“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须经本单元全体业主同意”“出租汽车驾驶员就业户籍限制”等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共核查规范性文件322件,废止91件、修改58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备案审查的作用。

  2024年2月,陕西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已全面向公众开放检索,截至目前,已有491件地方性法规、215件地方政府规章、2795件规范性文件入库,群众可以通过搜索网站和微信小程序随时查询,公众可以在线提交审查建议,提供一键启动审查按钮,为公众打开参与备案审查工作、监督制度建设的方便之门,使备案审查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白仲夏)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