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人大:从积分“量变”到履职“质变”

时间:2024-12-26  来源:人民代表报

  综观各地各级人大以积分评价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创新实践,虽不算普遍,但各具特点。

  例如,青海省西宁市人大代表履职计分制考评、湖北省襄阳市的“积分+清单+排名”模式、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的“百分制基础分值+激励加分项”……上海市浦东新区依托“智慧人大”工作平台,创新推出代表履职积分制度,以“履职记录+积分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量化呈现代表履职“成绩单”。

  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和积分制度的初衷,即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推进代表履职评价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进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伊始,曾经的构想付诸试行

  如何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切实增强代表履职实效?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早在10多年前就有了以积分制优化代表履职评价机制的构想,并专程赴试行代表履职积分制较早的青海省西宁市和浙江等地学习考察。

  “因为时机还不成熟,这一构想暂时搁置。”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也就是本届人大履职第一年,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强调,要强化提升代表履职效能的平台、抓手,构建代表履职积分制的构想被提上工作日程。”

  从构想到试行,源于2022年11月18日召开的一次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这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浦东新区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和履职积分操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操作规则(试行)》),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试行。

  记者从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代表工作处提供的有关材料中获悉,《操作规则(试行)》明确探索建立代表履职积分制度,并对履职活动界定、职责分工、信息录入和服务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为准确记录和客观评价代表依法履职情况提供了制度支撑。同时,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数字平台载体优势,在“智慧人大”平台嵌入代表履职登记模块,将代表履职行为细分为“出席区人代会”“参加委员会调研”“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提出议案建议"等10个大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赋分并自动汇总,实现代表履职信息及时登记、统一审核、实时查阅、全面统计。

  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代表工作处有关负责人结合“智慧人大”平台现场演示的讲述,道出“工夫在诗外”的成效。

  2023年度试行《操作规则(试行)》数据显示,全区430余名人大代表有52.1%的代表积分在100至200分之间,积分最高的一位代表为400分,其余在200至400分区间。

  “因为履职登记和积分由代表所在人大街道和片区工委、镇人大记录,现在各街镇、片区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该负责人说,“代表随时都能查到自己的履职积分,看到和其他代表的差距,这就倒逼街镇、片区人大更多地开展履职活动,因为参加活动才会有积分,这对基层人大履职也是一种鞭策。”

  从构想到试行,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总结经验、肯定成效的同时,也清醒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方面,比如,有的代表单纯为提高积分而重复登记履职记录、有的代表把本职工作当履职记录来登记等。

  如何更好体现“勤”"效"统一、"量"“质”并举?基于这一思考,2023年年底,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履职积极代表”选树,明确代表履职积分占选树综合评定权重的60%。同时,代表履职登记平台2.0版建设也在酝酿中。

  从试行到施行一字之变变出了什么?

  2024年4月,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操作规则(试行)》进行修订完善,并同步启动代表履职登记平台2.0版建设,进一步完善业务应用场景,优化履职评分体系,增加代表履职成果采纳运用和正面反馈的积分权重,旨在更好体现“勤”“效”统一、“量”“质”并举。

  至此,《操作规则》由试行变成施行。一字之变变出的是落实的力度和代表履职登记平台功能的细化、优化。

  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迭代升级的代表履职登记平台2.0版,实现履职登记“一张网”,按照“组织登记和个人登记相结合”原则,开通多层级、多角色系统录入权限,形成以自动录入为主、手动输入为辅的数据采集模式,构建区、街镇、片区全覆盖的代表履职数据库。截至目前,各登记主体共记录代表履职活动信息4465条,全部予以赋分,使每位代表的履职情况“一网可览”、一目了然。

  同时,为强化代表履职登记平台2.0版应用效果,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确保履职服务“一把尺”,对代表履职登记职权进行清晰划分,明确区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人大街道和片区工委、镇人大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坚持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相结合,通过代表履职培训、代表工作业务培训、基层人大片会多管齐下,帮助全区各类登记主体掌握相关操作规则、口径和系统操作方法,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突出问题导向,力促履职信息真、准,建立督促机制,定期对部分登记主体(如区人大代表、基层人大)的登记信息开展动态审核,发现错登、漏登、重登等情况后及时督促纠正,并根据积分结果会同选举单位分析代表履职情况,为代表对标先进、积极履职提供服务。

  “个别积分分值也有调整。”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举例介绍,“比如,提出代表建议由15分调整为20分,撰写调研报告分值也有提高。常规参加调研是5分,如果调研报告得到上级人大常委会好评或产生积极影响,就会另外赋分。这一调整就是要在体现数量的同时更侧重质量。”

  代表履职评价机制优化依然在路上

  浦东新区人大代表、浦东新区人大法制委委员,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章煦春连续两年履职积分名列前茅。在履职高分的背后,是她忙碌并充实的履职日程。

  针对人大代表进社区活动中,有群众代表反映因行动不便难以获得公益法律咨询的问题,她组织青年律师组建法律“夜门诊”团队,定时定点接待居民咨询。

  她把在浦东辅读学校调研成果转化为惠及心智障碍青年就业的建议,并推动建成全市首家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基地梦工坊咖啡吧。

  她配合区人大法制委先后完成了《全球数据要素市场立法研究报告》,提交了《行业数据空间布局的若干建议》《关于构建浦东新区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平台的书面建议》。

  ……

  “以往履职活动结束也就结束了,时间长了都记不得了。”章煦春由衷为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和积分制度点赞,“不仅详细记录了我们的履职过程,更客观评价了履职成效,非常好!”

  “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履职动态、提交代表意见,还能实时积分,真的很方便。”代表履职登记平台2.0版给浦东新区唐镇人大代表刘志刚带来了新体验,“翻翻自己和选民互动的点滴,挺有获得感,也激发自己的履职热情。”

  从试行到施行,浦东新区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和积分制度成效直观。

  履职积分制实施以来,每位代表的履职记录、履职得分等情况得以全面展示,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尽责的活力和动力,形成了积极主动、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23年全年,有337位代表的履职积分在100分以上,占代表总人数的79.9%;全年共有180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并作审议发言。在浦东新区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区人大代表出席率达98.07%,较往年有显著提高。大会期间,代表提交议案3件、建议175件,数量大幅增长、质量稳中有升。

  通过履职积分制,对代表在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依法履职的情况进行忠实记录,做到代表履职情况“一人一档”“一事一记”,实现代表活动全掌握、代表履职全记录,为代表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

  同时,履职积分制为代表履职评价提供了更为客观、更可量化的标准和依据,也为推选履职积极代表和推荐连任代表人选提供了重要参考。比如,在2023年下半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履职积极代表”选树工作中,20位履职积分高的人大代表被列入获选名单,履职积分成果运用效应进一步放大,代表履职主动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人大工作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

  “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到代表法修改,人大常委会在过去侧重保障和服务代表履职基础上,新提出了代表履职管理的提法。”在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履职管理要突出履职激励,因此,我们的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和积分制度优化完善一直在路上。”(寇轶敏)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