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幸福㉕|打造专业“小站点” 撬动发展“大支点”
时间:2024-11-2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开栏的话:今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一“站”到幸福》主题系列报道,讲述代表在代表联络站里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中发挥纽带作用的生动故事,记录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高航 彭森博 )近年来,桐柏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面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水平,立足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专、聚、联”的功能,结合桐柏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先后设立了“三茶”统筹发展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淮河生态保护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县人民检察院服务全国知名茶乡建设人大代表联络室等专业站(室),围绕党委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所思所盼,进一步发挥代表专业优势,为助力产业发展、推动民生改善贡献智慧和力量。
“链”上建站助力“三茶”统筹发展
桐柏县茶资源丰富、茶文化厚重,茶产业是桐柏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桐柏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设立“三茶”统筹发展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把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业性强、联系广泛的优势,着力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
搭建专业平台。该站以“专业为主、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助推发展”为定位,该站吸纳了31名各级人大代表驻站开展活动,其中省人大代表3名、市人大代表4名,有14名代表直接来自茶产业一线。通过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培训等活动,广泛听取茶农、茶企意见建议,宣传“三茶”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立足代表专业优势,围绕茶叶种植加工、科技助力、品牌打造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院士专家助力政府决策,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征求意见,职能部门根据反馈抓落实的工作模式,聚力打造“从茶苗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条,为助力桐柏老区“三茶”统筹发展夯实了基础。
汇聚专家智慧。桐柏县“三茶”统筹发展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布设茶文化交流室、茶产业培训室、茶科技研讨室和人大代表接待室等功能室,围绕茶树繁育种植、茶叶生产加工、茶品牌建设推广、茶文化研究传播、茶旅融合发展等进一步聚代表建议、聚专家智慧、聚茶人经验,着力提升桐柏茶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同时,依托专业代表联络站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广、资源多、影响大的优势,吸引了一批“茶专家”、企业家来桐聚力聚智、共谋发展。聚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业代表资源,以人才支撑为“茶科技”赋能,借智借力“把脉问诊”,指导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桐柏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积极邀请文化名人来桐柏开展“三茶”统筹发展宣传活动,组织举办“桐柏红助力高考学子”“万人品茶鉴茶”“手工制茶大赛”等活动,全面展示桐柏茶文化,让桐柏“茶香”传播更远。
凝聚发展合力。桐柏县“三茶”统筹发展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全县规模以上茶企(合作社)32家,联系茶农1900余户,通过省市代表对接专家、行业部门服务茶企、县乡代表联系茶农、各级代表共议茶事,架起了代表、茶农、茶企、政府之间的“连心桥”。依托专业联络站阵地,茶产业领域代表开展了茶园种植、鲜叶采摘、手工制茶、机械制茶等技术培训,先后培训茶产业专业人才900余人次。围绕桐柏茶叶品牌建设和生产加工体系建设,不断创新茶产品,拉长茶产业链条,增加茶产业的附加值。“三茶”统筹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已先后组织开展代表学习交流23次,小组视察11次,代表围绕“三茶”统筹发展提出了统一茶叶质量标准、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加快品牌培育等建议40余条。
守护淮源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桐柏是千里淮河源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桐柏县人大常委会设立淮河源生态保护专业代表联络站,持续强化源头保护治理,着力推动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将站点设在淮河发源地,组织生态环保领域74名各级人大代表驻站,围绕淮河两岸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和发展,常态化开展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今年以来,已先后组织座谈研讨会议7场,开展河道清淤整治、两岸植树造林、“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等各类活动15场次,收集护淮治淮意见建议27条。通过系列监督行动,推动淮河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改善。
实施专项监督行动。成立专项监督组,组织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实地查看淮河两岸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今年5月,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沿淮河流域开展了“守护淮源、走读淮河,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专题考察,考察学习淮河两岸生态环境保护和沿淮流域生态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桐柏实际高质量形成考察报告,为政府做好淮河源头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助推淮河经济带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6条。
推进人大代表义务河长制。出台人大代表义务河长制实施办法,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和监督淮河环保工作,选配人大代表义务河长126名,常态化开展巡查河道、政策宣传等活动。设立人大代表义务河长制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导义务河长制工作,同时梳理汇总巡查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推动政府整改落实,形成协调联动治水合力。
“检”“茶”融合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桐柏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县人民检察院设立了“桐柏县人民检察院服务全国知名茶乡建设人大代表联络室”,打造成为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拓宽有序参与检察渠道、监督检察工作的重要平台,为桐柏茶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完善联动机制。“桐柏县人民检察院服务全国知名茶乡建设人大代表联络室”暨“桐柏县人民检察院服务全国知名茶乡建设办公室”,二者联合办公、一体运作。该联络室共有12名各级人大代表入驻,针对“全国知名茶乡”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协同处理,搭建起服务保障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阵地,通过充分发挥驻室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检力下沉,更好服务群众。至目前,已组织代表问检、检务公开、代表议茶事等各类活动18场次,代表及选民参加200余人次,去年以来有11件涉茶案件线索来源驻站代表和来访选民。
强化能动履职。加强统筹协调,检察长邢景文亲自担任服务全国知名茶乡建设人大代表联络室主任和服务全国知名茶乡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检察院各相关部门全面参与,形成“检察长亲自抓、责任部门具体抓、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出台《桐柏县人民检察院服务“全国知名茶乡”建设实施方案》,以检察职能保障茶企、茶农合法权益。如,针对从外地低价购茶标称“桐柏茶”高价出售获利,损害茶企茶农合法利益等问题,县检察院多次组织驻站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解决对策,通过公开听证对此类民事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侵权方对受损茶企做出经济补偿,并承诺不再发生侵权行为。
衔接建议办理。持续加强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推动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及时转化为检察建议。如,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提出的关于茶产业行业管理和制度漏洞方面的建议及时交办县检察院,由县检察院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茶叶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全县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从业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罚款、取缔、关停等处理措施。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满足条件的企业上门办理证照,推动全县新增持有生产许可证企业16家,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