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文峰区人大:代表与法官“精准对接” 温度与力度“双向奔赴”——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代表说理+法官释法”多元解纷新模式
时间:2024-11-1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王云然 冯照茹)“感谢人大代表不厌其烦地调解,不然我肯定拿不到这笔补偿金。”李大叔来到安阳市文峰区法庭代表联络站激动地说。在一起劳务纠纷案件中,李大叔在为刘某提供劳务过程中不慎摔伤,但刘某拒不承担赔偿责任。人大代表郜志岗主动介入、宝莲寺镇法官翟艳超积极调解,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这是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高效解纷,建立人大代表调解“新平台”。如何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特有优势?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思路,成立了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法院代表联络站,打造人大代表调解“新平台”。派驻人大代表参与基层诉前调解,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又节省了司法资源,降低了维权成本,促使当事人积极主动履行义务。人大代表也在各类案件中总结积累解决基层纠纷的方法和经验,将优质高效的纠纷化解资源带到群众身边,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实质性化解。代表联络站成立以来,共有十余名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参加调解案件总数37件,调解成功率为75%。
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
为民解忧,激发人大代表履职“新活力”。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与群众联系密切、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积极动员代表参与诉前化解,让代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倾听群众声音、收集社情民意。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郑某与曹某因诸多矛盾致使感情破裂,双方关系极度紧张,且各执一词,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仅依靠常规调解方式难以有效推动案件进展。驻站人大代表主动出击,通过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用老百姓的理,解决老百姓的事,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缓和对立情绪,促使当事双方逐渐从“针尖对麦芒”的争吵到心平气和地对话,态度逐渐缓和,最终达成协议。
源头解难,探索多元化解矛盾“新机制”。在文峰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宝莲寺镇人大主席团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制定了《宝莲寺镇人大代表+法庭多元化民事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将宝莲寺镇80名人大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周轮班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案件调解工作中,不断拓宽联络渠道、创新联络方式、丰富联络内容,有效搭建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抓前端、治未病”,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同时,定期组织代表“零距离”见证执行、“沉浸式”体验庭审,拓宽人大的监督渠道,进一步提升审判质量、推进司法公正。
代表参与案件调解,是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工作与社会治理相融合的创新举措。通过“代表说理+法官释法”让矛盾化解少了“对簿公堂”的敌对,多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温情,实现了“温度”与“力度”的双向奔赴。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络交流、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代表+法院”协作优势,更好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