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人大:“农家式”联络点打通联系选民“最后一米”

时间:2024-10-2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贺志泉 通讯员 关权威 张孟元)近年来,郏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在高标准推进人大代表联系站点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指导15个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团(人大工委)结合代表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郏县长桥镇人大主席团设立了“农家式”人大代表联络点,把人大代表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村,把代表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进一步打通了代表联系选民的“最后一米”,实现“零距离”服务选民,在代表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让“小小联络点”变成了“民情大通道”。

  服务就在家门口

  代表工作接地气,广大选民所希望。“邻近、方便、全天候”是“农家式”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基本特征。一间小屋、一张桌子、几条板凳、一壶热茶、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是联络点的基本配置。

  郏县长桥镇有34个行政村,有选民44116人,各级人大代表100名,其中,省级人大代表1名,市级人大代表2名,县级人大代表18名,乡级人大代表79名。镇人大主席团按照代表和群众的分布情况,选出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的13名人大代表在家中设立代表联络点,制作“人大代表联络点”牌子,悬挂在大门口,设立代表基本情况公示牌,附上姓名、联系方式和联系服务事项,方便代表联系服务附近选民群众的工作。

  “自从人大代表联络点设在家里之后,几乎每天都在接访走访,有一户选民家里今年我已经去了5次。”县人大代表、东长桥村党支部书记梁玄增笑着说。

  倾听群众的声音

  群众的需求就是人大代表的责任,人大代表就是群众的代言人。联络点是广大选民群众的“意见箱”,也是老百姓的“出气筒”。

  “6月11日,村民李二红反映家门口街道生活用水乱排,希望协调解决。”

  “8月9日,村民孙占强反映村内废弃大坑经常有小孩在里面玩耍,雨季路滑存在安全隐患,建议修建护栏。”

  在县人大代表、确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勋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据他介绍,“点”设在自己家中的偏房,平时群众就去那里反映问题,发泄一下家长里短的“怨气”,没事的话也会一块唠唠家常,谈谈村里发展。

  自联络点建成以来,李国勋详细的记录着每一条来自群众的“声音”,内容涉及“垃圾收集”“排前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大的有民生实事,小的有婆媳矛盾和邻里纠纷,反映的都是老百姓最迫切想要解决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今年以来,长桥镇13个“农家式”联络点共收集群众各种大大小小意见202条,驻点代表能协调解决的立马解决,不能解决的汇总整理后及时将群众意见提交乡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研判解决,目前均得到快速回应和办理。

  点小却能办大事

  “说事有渠道、议事接地气、办事更高效”是社会各方对“农家式”联络点的基本共识。“能办事、好商量、够方便”是选民对“联络点”的共同评价。在这里,国家大政方针通过代表得到及时传播,广大群众的期盼和声音得到及时收集,选民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纾解。

  今年4月,在县人大代表、渔东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战家的小院里,聚集起了人大代表、农机专家、种植大户、群众代表20余人,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家进点”拉开了帷幕。

  “这几天我家麦田里出现了小面积的赤霉病,不知道该怎么防治?”

  “你到农资门市购买43%戊唑醇悬浮剂20-25毫升加25%吡蚜酮悬浮剂15-20毫升再加上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就可以有效防治。”

  “马上春烟开始移栽了,移栽前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采用‘膜上栽’方式,要求适度深栽,穴深约15厘米左右,做到移栽后畦面不见叶。移栽时要施足穴肥,确保烟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移栽后浇足定根水,促进烟苗尽早返苗。”

  ……

  渔东村是全镇烟叶种植面积最广的村,陈国战在走访选民时了解到选民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烟叶移栽技术存在疑问,就及时联系镇农技指导员和烟叶技术员进“点”,现场为选民答疑解惑。

  “这种‘以家建点、点家结合’的模式,既让代表生产生活和联络选民两不误,又大大提高了闭会期间代表选民双向联系的实际效果。借助‘农家式’代表联络点,可以让选民更快速反映问题,让代表更方便处理、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板凳式、圆桌式、火炉式、拉家常式等接地气的联络方式,效果非常明显。”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中光说。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