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

时间:2024-10-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1954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拥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力量之手,翻开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新篇章。

  70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也彰显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70年履职尽责、为民奉献,人大代表的作用不可替代,也不可磨灭。我们既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我们用行动和社会的发展深刻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拥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就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立足乡村,植根人民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祖辈父辈都是农民,父辈的言传与自己的切身经历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近年来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更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2018年村两委换届,得知村委缺少年轻干部,我毅然放弃在上海经营多年的生意,重返故土,参与村干部竞选,决定将青春与热血倾注于家乡的建设之中。从初识“人大代表”的模糊概念,再到投上自己的一张选票,再后来又荣幸当选为一名基层乡镇人大代表。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我要求自己时刻铭记初心,要随时保证“想干事”的热情,处在“在干事”的状态,抱有“干好事”的觉悟,诠释好“为民情怀”,要为了乡村生活更美好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弱力量。

  我深感当一名代表不单单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村民们当家做主的发声桥梁,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在乡村中立足,在人民中植根,在履职尽责中,要与人民群众的心紧紧相连。

  汲取力量,代表人民

  我们要立足乡村,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汲取人民的力量。每个月,我都会定期走访农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这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也让我能够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调研,我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更坚定了植根人民的决心。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无论是调研还是处理矛盾纠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总是让我深受感动,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帮助我们改进工作,也让我们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声音,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创新工作,服务人民

  创新是提高服务人民工作实效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群众需求,提高服务人民的工作实效。在实际工作中,我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工作方法,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群众对我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基层干部正是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在工作中,我会一直秉持着服务人民的理念,在工作方法的创新中,不断聚焦着村里一个又一个问题。村里道路积水,我积极协调村干部疏通改水;村民矛盾纠纷,我苦口婆心,有理有据的调解。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虽然微不足道。但我相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从初接触农村工作,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一路上,我感受着成长的印记。我在一件件民生问题的事情上,锻炼自己的能力,积跬步以至千里,在为民造福的事业中扎根生长,矢志奋斗,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驻马店市西平县杨庄乡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平县杨庄乡仪封南街村村委委员 刘萌)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