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与人大代表的双重体验

时间:2024-10-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历史的光影记录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的铿锵足音。在恢宏壮丽的叙事中,人大的历史,尤其是我触摸到的西平人大历史,沉淀为一次次有力监督、一串串代表故事。通过这些熠熠生辉的图景,更让我们感悟制度自信、感知人大工作、感受人大力量。

  第一次胸戴铭牌,以县人大代表的身份走入会场时,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畏。这里,是西平县八十万人民意志汇聚的地方,每一份议案和建议的背后,是最真实的人民之声。从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至今,我深知,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我肩上承载着的不仅仅是选民的信任,更是时代的重托。要当好人大代表,不负伟大时代,我能做些什么呢?结合自己担任人大代表的切身感受,我认为应该是三个词:“勤学”“担当”和“善言”。

  第一个关键词是“勤学”。人大代表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觉悟。作为一名高中党委书记,我平时接触的都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熟悉的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要当好人大代表,就不得不打破“按固有套路办事”的思维定势。作为教育系统领域的人大代表,我深知既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通晓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宏观形势,还要敏锐洞察和认真思考师生的诉求和教育的发展。此外,我还积极主动学习人大的选举方案、议事规则和工作要求等。今年五月,我还参加了西平县第五届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培训时间虽然只有一周时间,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课堂理论学习,又有实地参观教学,让我收获颇丰。在现场参观学习时,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来源和特点,感受到其与西方议会制度相比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

  第二个关键词是“担当”。人大代表作为选民的代言人,承担起社会责任更是责无旁贷。因之,一个称职的人大代表首先应该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敢于直面人生的人,敢于为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维护百姓正当权益的人。担当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人是否敢于担当、会不会担当是来自血液中的,是一种天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性格。正是有了每一名人大工作者的付出和担当,才推动了我们的民主法治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坚决扛起这份政治责任和使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切切实实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体现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坚定不移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两年,我多次赴各学校开展教育督导工作,边督导边学习,为有关学校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也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带给自己的学校。今年,县人大常委会领导来我校调研“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西平高中新校区建设项目”等教育问题时,我们积极配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西平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个关键词是“善言”。善言就是要敢说话、讲真话、善说话。作为人大代表,不论在人代会期间,还是代表视察督查、评议,都要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敢于挑刺、敢于负责,要理直气壮、合情合理、名正言顺的说公道话、说有利于人民福祉、有利于发展的话。作为人大代表,要真实反映群众呼声、群众意愿,为民代言,为民做主。作为人大代表,在行使监督权、话语权时要聚焦镜头,选准角度,突出重点,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牢牢把握围绕核心,服务中心,紧贴民心的思路,提出中肯、真诚、善意的意见建议。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和一名人大代表,我时刻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全面育人方针,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围绕“办一所有温度高品质的学校”的办学目标,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奔走在教学楼、教师办公室、食堂等各个角落,经常与师生交流谈心,心里始终装着老师们,惦记着孩子们。我总是创造机会,让师生们在年级组会、交流座谈会等场合畅所欲言,倾听他们对学校管理的看法。能解决的,协调各处室立即解决,难以解决的,我也将发挥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优势,认真撰写建议,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有关帮助。此外,我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定期赴结对学校开展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送温暖、送关爱。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在担任人大代表的岁月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给予的信任和满怀的期待,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如泰山。在未来的征程中,我将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以更为饱满的热忱投入到人大工作和教育事业当中,悉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为解决群众关切的教育问题竭尽全力,为推动西平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全部力量。(西平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西平县高级中学党委书记  李全中)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