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上的日记
时间:2024-10-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每一朵浪花都在映射那巨变的图画;岁月的指针前行不止,每一分一秒都在记录那不朽的历程,70年,45载,弹指一挥间,太多往事已随风飘远,但那些刻在共和国丰碑上的辉煌印记,却一直不能忘却,它承载着神圣的使命,散发着年轮的幽香,永远,漫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我国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红日喷薄,大地流金
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的发展目标坚实迈进。
如果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新中国历史的鸿篇巨制,是一个成熟而强壮的标志,一个耀眼而又灿烂的开始,那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就是一首稳定有序的进行曲,一行和谐安宁的抒情诗,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言,更是日臻完善、功效显著的加速器,是运转自如、活力四射的发动机。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正式确立一个崭新的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这个制度的确立,是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地方政权体制、加强地方政权建设、进一步发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重大措施,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
这个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群众在地方人大闭会期间,可以通过人大常委会来管理国家事务,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地方人大职能作用由每年一次的人代会向闭会期间的日常化转变,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依法实行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保证了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高效运转,从而使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观念意识从最基层得到深入,组织方式从最基础得到保证,职能作用从最日常得到发挥,人民民主的政治权力从最根本上得到保障。
70年沧桑岁月,多少期待多少执着,在时代跳动的脉管里,流淌着民族复兴的祈愿,聚集成响彻天宇的呐喊……
45载再回眸,中国大地沧桑巨变,倾听时代的钟声,仰望历史的星空,那丰碑上的印记,永远灿烂辉煌!(宁陵县孔集乡中心校 宁陵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亚)
编辑:席茜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