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体协调推动 深化民主法治建设
时间:2024-10-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专门部署法治建设,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凸显了法治建设事关根本的战略地位,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宣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
身为河南省人大代表,当选以来,立足法律服务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站位民主法治建设第一线,积极参与推动依法治市工作。
在我看来,三门峡民主法治建设总结起来就是“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三门峡、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发挥地方立法引领作用
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立法工作格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双百”贺信精神,高质量制定出台《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为我市加强遗产保护、守护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提供了法制保障;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民意作用,延伸拓展到公检法司、城市社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部门,将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从18个增加至34个。
二、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严格执法
三级联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衔接贯通,出台《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五项机制》,切实从制度机制层面确保行政执法监督的刚性、力度和深度。执法改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成效明显,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三门峡市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批复》下发后,市政府第一时间发布《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2023年5月底在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卢氏县、渑池县全面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将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管理等领域45项行政处罚权交由乡镇政府行使。5个涉改县(市、区)依法落实。截至目前,各乡镇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硬件软件齐备,建立健全执法协助机制,确保乡镇综合执法工作接得住、干得了、管得好。
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审判机关:一是依法惩治犯罪,护航平安法治三门峡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服务大局,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力美丽三门峡建设。三是践行司法为民,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保障民生权益,贴心诉讼服务,兑现胜诉权益,回应群众诉求。四是深化守正创新,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高效满足社会公正期盼,全面加强社会法治化引领。202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8146件,审执结55549件,同比分别上升19.31%、16.82%。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4734件,审执结4500件,同比分别下降2.45%、2.87%。全市法院审判、执行核心质效指标位居全省法院第一方阵,行政审判、督察工作、矛盾纠纷化解等多项工作在全省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督察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二等功集体、“李庆军式十佳办案团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54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检察机关:一是在能动履职中服务大局,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积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坚持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依法助力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二是在履职中为民司法,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精心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用心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三是在强化强度中守护公正,充分履职做优刑事检察,精准监督做强民事检察,主动作为做实刑事检察,务实重效做好公益检察。13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和省检最高案例。39个集体和38名干警荣获省级以上荣誉。
四、用有责任的普法提升全民守法自觉
一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完善和落实普法责任制、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年度述法等制度。
二是聚焦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市中小学将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作用,通过观看普法视频、以案说法、模拟法庭、开学第一课、国旗下法治课、主题班会等开展《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师生受教育率达100%。
三是抓实基层群众这个“绝大多数”。围绕重要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宣传,制作法治围裙、法治环保手提袋、法治凉扇、法治纸杯、法治挂历等新型法治宣传品,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打造法治阵地,深入挖掘黄河、天鹅、楹联等文化底蕴,打造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步道、法治小区等阵地。
五是创新化探索线上普法,借助主要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开设以案释法专栏,使普法工作做到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三门峡市湖滨区镜鉴法律服务所主任 张琳)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