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忘桑梓地 情系故土富乡亲

时间:2024-10-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我叫王代涛,河南襄城人,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我对人生理解更加深刻;人大代表身份,让我的社会价值更加厚重;为民代言,让我的责任使命更具意义。下面,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名普通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和深刻体会。

  一、个人二十年艰苦奋斗路,更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之旅

  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路程,让我切身体会到一名普通群众在奋斗路上的艰辛和不易。可以说,是人民群众造就了我,正是经历了这些,更加让我时时刻刻不能忘记自己也是一名普通群众,更加让我愿意以一名“后生”身份和姿态来倾听群众心声、为人民办事,更加让我坚定分享成果、回馈社会的决心和勇气。我认为,这正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不忘来时路,奋斗为人民”,可以说,每一名人大代表,都要有这份深藏内心的家国情怀、为民情怀。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1990年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怀着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我追随南下打工的脚步来到了深圳市,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车间主任再到贸易公司的验货经理,我学习到了很多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特别是在鞋业制造、进出口贸易方面,有了自己的深刻见解。经过前期的积累,加上自身不断的打拼,2008年10月,我在广东东莞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天晓鞋厂,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随着沿海地带的产业转移,我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种种困境——因大批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成长中的陪伴和关爱,“留守”老人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等问题,面对政府敞开怀抱召唤游子返乡创业的真心和热情,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让我热血沸腾——我要为家乡做点事情,我要用我的所学回馈家乡!从那时起,我利用各种机会和身边的资源带领商业人士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前景,说服他们能够到这里投资兴业。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11年,我终于引进了一家大型台资企业宏福集团,时年3月份,该集团在襄城县投资兴建了精美鞋业有限公司,解决了当地5000余人的就业问题。2012年初,正当精美鞋业准备投资二期项目的时候,我听说他们集团在江西、湖南等地考察,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也为了能够给家乡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决定离开那个让我打拼多年的地方,回到故乡。

  这次招商引资的经历,让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平江无须歌惆怅,明月应是在家乡。”无论我身在何方,取得怎样的成就,家乡的一草一木,总令我牵肠挂肚,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回馈家乡,造福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回到家乡后,我自费20余万元在我村修了一条水泥道路,同年我又自掏腰包资助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6万元;为保障乡村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为残疾人捐赠棉被365套,军用大衣280件,棉衣棉裤85件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价值人民币30余万元。最令我感动的是,2018年农历12月24日,我带着家人来到麦岭镇敬老院,给每一位老人送去了一套棉衣棉裤,并请敬老院的86位老人们一起吃了个团圆饭。当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老大爷哭着拉着我的手说“孩子,咱们党领导得真好呀。”当时的这一幕让在场的很多老人都流下了泪水,每当我想起这个事的时候,内心都久久不能平息。从2014年起到2024年先后累计给学子们捐助5000余双鞋子。2020到2022年在疫情期间,先后给襄城高中、斌英中学等在校师生累计捐赠15万余只口罩,并先后带领爱心企业给襄城高中、襄城实验高中等捐助五千余件矿泉水来助力高考,确保疫情期间的物质保障。多次前往欧营村麒麟西瓜基地和东坡方村天王基地实地了解西瓜种植产业具体情况,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帮助瓜农打开西瓜销路,助力三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肩负人大代表使命,赋予我人生更丰富的色彩

  肩负代表使命,让我有机会代表群众行使政治权利。通过参加人代会,我听取了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使我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做出更加全面的决策,为群众争取更多的权益。

  肩负代表使命,增加了我服务群众的压力和动力。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我经常走进企业、学校做法律宣传,带头参加社会公益,慰问弱势群体和老年人;经常联系公检法司等部门做普法宣传,尤其是到偏远村庄和企业,让大家学会懂法、守法、用法,帮助社会群众和企业一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给返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提供政策和平台的帮助,使回到家乡的企业能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创业,更好地促进了社会高质量发展。

  肩负代表使命,增强了我弘扬劳模精神的底气和勇气。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表彰大会。使我倍受鼓舞,更加地认识到要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参加完这次全国劳动模范颁奖仪式后,我深刻认识到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性和责任性,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王代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把劳模精神向全社会进行弘扬,我开始广泛走进机关单位、校园、企业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截至目前已累计宣讲80余场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使广大学子们、企业工人、公职人员和群众得到了很好的心灵教育,促进奋发有为的爱党、爱国精神。并常年坚持对青春期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共帮助200余名家庭破解亲子关系的僵局。

  三、一句誓言,一生作答,为民服务是一条无止境的追求之路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不仅全面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而且提出了“四个机关”建设的明确要求。这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工作机关”,工作机关的定义,就决定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必须牢牢扛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积极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群众代言,替群众解难,坚决不做“哑巴代表”“聋子代表”“瞎子代表”。

  作为省人大代表,为了能更好地深入基层调研,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民意,在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由我担任联络站站长。提出了如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等建议,经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实施后,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加2023年省两会后,我深深被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魄力所感动,也让我深刻理解了省委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今年以来,襄城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结合全县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履职活动,我在其中也受益良多。比如,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每月一主题的“人大代表主题活动月”,并在每月15日召开“代表活动日”活动,把代表学习、履职实践、交流提升融于一体,真正激发了代表的履职活力;在今年3月份,我参加了“工业项目主题活动”,参与人大代表重点企业视察,并作为代表发言,真正感觉自己就是襄城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员,很有集体荣誉感。

  面对党中央实施的乡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的方针战略,大力推进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2021年10月15日全省高质量推进会中提出的“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12月成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由我担任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大众导师,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交流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指导、解读等服务,筑巢引凤,以温暖优质的服务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以创新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已招商回来30多家企业,带动就业两万余人次,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让返乡农民工“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

  我始终坚信,作为一个来自农民工岗位上的人大代表,我只有立足本职工作,竭尽我所能关注农民的就业创业,为归雁筑巢,当好桥梁纽带,才能让越来越多农民工实现社会价值,才能带动家乡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

  路未尽,行不止。我将始终践行人大代表职责和发扬劳模精神,继续深入群众之中,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好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高的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用劳动托举复兴梦想,靠双手开创更好明天,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省十四届人大代表  王代涛)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