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代表初心 忠诚为民履职

时间:2024-10-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我都对自己不断重新定位,以适应新的身份和新的工作要求。从事律师工作近20年,从书记员到法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行。自当选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后,我始终秉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尽心尽责,履职为民,先后荣获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职先进个人、漯河市第七届优秀市人大代表等称号。

  建室入站听民声

  作为人大代表,联系走访选民,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是职责所在。2019年,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在代表联络站和代表小组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代表职业优势,创新设立10个代表工作室,第一代表工作室就设在我所在的信鼎律师事务所。近年来,我和工作室另外两名人大代表坚持定期接待群众,面对面拉家常,现场答疑解惑,探索形成接访、约访、下访、回访的“四访”闭环工作机制(“接访”是在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五作为固定的代表接待日,定时接待来访群众,受理、化解矛盾纠纷;“约访”是不定期地主动约见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下访”是对接访和约访时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回访”是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或者建议办理情况对群众进行反馈),共组织活动72次,收到群众反映问题110件,现场解决45件,需要有关部门解决的,及时提出代表建议,转交相关部门办理。特别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以来,我作为省十四届人大漯河代表团第一小组组长,迅速行动,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法律宣传、专题调研等活动13次,多途径、全方位掌握社情民意。通过这几年的坚持,我真切感到,小小工作室实现了大作为,在和群众的沟通交流中让民意触手可及。

  建言献策汇民智

  代表建议提得准不准,群众的呼声如何及时有效反映上去?这是我作为人大代表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积极参加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聚民意、惠民生”“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主题活动,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分类收集整理,围绕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共向大会提出建议51件。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办理,有力促进了相关工作开展。比如,我持续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多次深入农村实地调研走访,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持续加大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该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定为年度重点建议之一。我深深感到,自己把建议提好了,上级重视了,部门落实了,老百姓的心亮了,作为代表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发挥优势解民忧

  担任三级人大代表以来,我始终坚持把为民发声作为我的职责、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作为我的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将法治情怀融入代表履职,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好事、实事、群众关心的事做到实处。比如,我从代理的公司类纠纷案件及对企业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风险大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监管执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此,我实地走访企业200余家,深入座谈了解情况,对惠企助企政策进行宣讲,着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我全程参与《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的谋划、起草、审议、修改等工作,并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我省营商环境的建议》,努力从更高层面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更好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的身份带给我的不仅是荣誉和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从履职经历中获得了成长和提高,政治站位、思维方式较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和改变。通过这些年的履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必须是一个政治坚定、忠诚履职的明白人,是一个关注民生、维护民利的代言人,是一个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带头人,必须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用心解决民忧,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今后,我仍将牢记神圣使命,继续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添砖加瓦,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一路心怀敬畏、不忘初心、为民履职、鞠躬尽瘁,时刻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形象,新使命,新作为。(河南信鼎律师事务所主任 胡亚萍)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