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人大:以高质量履职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法治之力护航“幸福之城”
时间:2024-10-14 来源:人民代表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一个让上饶人民永感幸福的日子,定格在金秋时节的小小村落。在石门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上饶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担当,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奋力开创现代化大美上饶新篇章贡献智慧,以法治之力护航“幸福之城”。
法治护航宜居之地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以前哪怕家里没钱,也要多建两层,不然会被村里人看不起。现在政府有规定,新房占地面积不能超过120平方米,用面积问题解决了面子问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话,道出了《上饶市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出台前后的变化。
长期以来,房屋乱建、垃圾乱倒、乱埋乱葬被指为农村三大乱象。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从最棘手的规范农村建房入手。当时,放眼全国,找不到一部规范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的法规。没现成经验可学,怎么办?一切从实际出发。调研、调研、再调研,文本打磨、打磨、再打磨。征求意见到县到乡到村,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而与无法等。”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行并重,连续两年全覆盖检查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条例规范农民建房,是婺源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秘诀所在。”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感慨地说。
几年间,上饶市人大常委会相继颁布实施城市管理、爱国卫生、文明行为促进、殡葬管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住宅物业管理、燃气安全管理等多部法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上饶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推动下,上饶成功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国家卫生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激励。
法治护航宜业之地
“深圳、东莞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两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许多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值得上饶学习借鉴。”上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高兴深有感触地说。
发展是硬道理。聚焦打造上饶“可比浙江、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决定 2022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并出台系列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2022年4月,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中的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活动方案》,组织领导干部代表进站接待商会会员、中小微企业主、市场主体和选民群体,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据统计,全市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站,累计接待选民12243人次,收集意见建议8268件,帮助企业及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2516件。同月,首次确定51名市人大代表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全市12个县(市、区)人大代表之家、234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家站点”平台、2775个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点常态化接访,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前哨站”。
2022年6月,118名市人大代表用时1个月,赴各县(市、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交叉暗访工作,通过县级交叉暗访检查的方式,对上饶营商环境进行“大体检”,共收集问题及意见建议6203个,梳理后形成专报报送市委,并转市政府营商办整改落实。通过市县两级人大联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发现问题、反馈问题、问题整改、跟踪督办的监督“闭环”。同时,针对性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开展联组审议和专题询问、开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全覆盖督办。
一项又一项实打实的举措,成为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利剑作用最好的证明。
法治护航宜游之地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婺源篁岭村从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保存较好的100多栋明清古建筑是一大亮点。不少破旧的徽派老宅被整修成特色民宿,让游客流连忘返。这一切得益于《上饶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当前历史文化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早在2019年,《上饶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拉开上饶历史文化保护的帷幕。今年,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婺源传统风貌保护传承条例》起草工作,为记得住“乡愁”立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生态保卫战更是一场全方位的持久战。上饶市人大常委会“环保上饶行”活动已连续开展了28年。每年一个主题,邀请人大代表、有关专家、新闻单位参加,为期半年。活动开展以来,市县联动,颇有成效。
在法治护航下,属于上饶的荣誉纷至沓来:上榜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十强榜”,入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2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2023年美丽中国首选目的地,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保持全省第一……
这是“幸福之城”最靓的标签,更是法治力量最美的收获。(于晓明)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