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七十年 历久弥新渐坦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黄历史沿革
时间:2024-10-0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的基层实践单元,更应该回顾历史,总结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
一、确立与曲折
内黄是革命老区,被誉为“红色沙区”,是大革命时期豫北革命的一面旗帜。早在1927年,中共濮阳县委就在内黄县千口村成立,后于1934年建立了中共内黄县委。1940年至1946年期间,内黄抗日民主政府共举行了五次参议会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包括废除国民党政权下的保甲制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并选举出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内黄县于1949年11月14日召开了首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截至1954年3月18日,内黄县共召开四届16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期间,由于特殊原因,还分别召开了一次灾区及老革命根据地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7月11日,内黄县人民政府根据《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精神,召开了内黄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县的正式确立。截至2024年,内黄县共召开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7年底开始,内黄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曲折发展,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其正常运行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1968年3月15日,根据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的文件通知,内黄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并在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中被赋予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及地方人民政府的双重身份,从而实际上取代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期间,内黄县没有召开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进入了停滞阶段。
二、发展与实践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新制定了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为促进人大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81年4月20日,在时隔十三年后,内黄县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根据选举法、组织法规定,首次设立县人大常委会,翻开了内黄人大历史的崭新一页,县人大常委会开始在内黄民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探索中前进。设立初期,内黄县人大常委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有效发挥了职能作用。1981年,设立了23个代表小组,实现以组为单位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求。1982年,听取县政府小麦备播情况报告,对种好小麦提出五条意见,推动实现了小麦总产增长87.7%的效果。1985年,组织了130余人的教育工作视察团,分三组深入77所学校实地考察、抽查资料、座谈交流,发现问题并给出建议,助力全县教育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1986年,先后对环境保护法、选举法等五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掀起全县普法教育热潮,开创民主法治建设新局面。1991年,制定关于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审理规定,议案办理纳入规范化和正规化道路。
(二)实践中发展。1992年,代表法正式颁布实施,对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以及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等做了全面规定。内黄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代表法,会议期间通过改进会议组织形式、提高审议质量等方式,努力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闭会期间认真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和代表小组等活动,不断提升代表工作水平。1998年,制定了内黄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联系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明确了组织代表活动、定期走访接待、督办议案建议、列席常委会会议等联系代表的基本形式,为开展好代表工作明确了依据,使代表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三)创新中完善。2007年,监督法的实施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理依据和法制保障。内黄县人大常委会随后开始对原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并综合利用听取审议工作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方式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同年,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视察调研周活动,对全县17个乡镇、33个执法单位,以及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发放征求意见函500余封,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就发现的5个方面重要问题向县政府交办并督导落实,视察调研更加围绕中心,实效明显。2011年,在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并督促办理,为进城务工人员解决具体问题20余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2005年,先后对人大任命的4名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28名法官检察官开展任后监督,并对城管执法工作进行执法检查评议,增强了有关部门及人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
三、新时代、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黄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黄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突出政治建设,以更高站位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专题学习方案,精心谋划落实举措,扎实开展“跟随总书记脚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学习、讨论、调研、走访、实践“五大行动”,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二)突出人民至上,以主动作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模式,推动基层站点遍布城乡、互联互通。我县繁阳街道北街社区、后河镇余庄村等代表联络站,瞄准群众“急难愁盼”发力,以“约”的形式,约说事、约议事、约评事,先后解决辖区内向阳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小田“并”大田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黄实践。
(三)突出守正创新,以务实举措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完善监督机制,把人大评议作为组织代表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着力点,先后开展了对政府组成部门、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评议,对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的履职评议,专项工作评议以及代表议案和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评议,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拓展衔接,贯通人大多种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全面提升了新时代内黄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突出主体地位,以优质服务保障代表作用发挥。以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为抓手,完成“智慧人大”平台建设,并积极推进“码上找代表”工作,搭建起五级代表与群众沟通的智慧网络平台,通过精准化服务、长效化发挥、多元化活动、专业化履职模式,实现线下线上融合,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赋能人大代表精准高效履职,在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展现了人大担当。
(五)突出自身建设,以更高标准展现人大机关新风貌。坚持落实“四个机关”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根本、以文化建设为牵引、以制度和纪律作风建设为保障,推进“六型机关”(政治型、廉洁型、法治型、服务型、学习型、文明型)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使命与召唤
回顾历史,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法治环境和民主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会《决定》部署的改革任务,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许多改革举措需要人大通过依法履职予以支持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更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新任务、新嘱托,我们深知在更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方面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也深刻理解自身使命与担当,就是要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法律,强化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发挥,带头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创新发展,持续加强人大队伍自身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重整行装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黄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省、市、县委工作安排,按照上级人大常委会指导要求,守正创新、主动作为,推进人大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基层人大智慧和力量!
(内黄县人大常委会)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