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七十载 青春接棒继往来

时间:2024-10-0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时光荏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今已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委的青年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伟大制度的魅力与力量,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它为我国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也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从事基层人大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制度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他们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每一次人大代表的选举,都是一次民主的生动实践。选民们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选出他们信任的代表,期望这些代表能够为他们发声,为他们谋福祉。这种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本质。

  还记得在龙瑞社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调研中,我们组织代表深入社区与居民“零距离”交流,同时邀请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社区、居民代表、住建部门等多方主体参与讨论。居民们纷纷表达了对小区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更新的迫切需求,各方也从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帮助。我们将这些意见整理形成建议,并提交给相关部门。不久后,改造工程启动,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人大工作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实实在在贴近百姓生活,解决百姓问题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也不能仅仅靠一方力量,而要凝聚各方合力,充分将群众意见、代表智慧凝聚到办理工作的各环节中来,使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成为联系群众、改进工作的过程,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同时,人大的监督职能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策得以有效落实。我们组织代表对龙泰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勤政苑小区消防设施改造提升等民生项目进行视察,参与区直部门的工作评议,督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组织人大代表进驻交警七大队流动工作站开展交通规范执法情况专项监督,收集民意督促问题整改。这种监督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为了推动工作更好地开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与人大代表的接触中,我被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打动。他们有的是企业负责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辖区群众,但无论身份如何,他们都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积极履职尽责。为了提出一份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他们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提高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如何进一步完善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工作,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的工作中,作为青年人大工作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大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用以指导工作实践。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依法履职的水平。

  我们要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诉求。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让人大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我们还要积极推动人大工作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青年人大工作者我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谨的态度,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让我们共同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期待这一伟大制度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街道人大工委)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