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幸福⑱|搜集群众“微声音” 助写治理“大文章”

时间:2024-10-0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开栏的话:今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一“站”到幸福》主题系列报道,讲述代表在代表联络站里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中发挥纽带作用的生动故事,记录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李敬波 赵伟)广场上传来阵阵喝彩声,拔河比赛、抢气球、秧歌表演进行的热火朝天……走进安阳龙泉镇东上庄村,村民们的日常“小幸福”扑面而来。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上庄颜值气质俱增,这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落地,也离不开村级人大联络点的监督保障。

  在龙安区龙泉镇东上庄村,村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就去联络点,它能帮咱解决问题!”走进东上庄村,打听一番了解到,村民说的联络站指的是设立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点,它已成为联系群众、听取民情、帮助村民解决烦心事的平台阵地。

  龙安区人大代表、村委委员李姝莉说道:“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点是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发起建立联络点的初心,就是想搭建一个代表在闭会期间自觉履职、主动履职、灵活履职的平台。”

  东上庄村人大代表联络点以“大政方针我宣传、民生实事我帮办、意见建议我收集、为民服务我志愿”为主题,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落实到基层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着力做到人大工作与民心“相通”,与民情“相连”,与民生“相融”,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3年9月初,正是秋收季节,村民李金光到地里查看庄稼,当看到通往自家地的道路狭窄,秋收机械根本进不去,人工收割也没办法运送时,李金光找到村代表联络点,讲述了自己的需求,李姝莉代表下午就召集村干部及村民代表等召开民主议事会进行商议,最终在为李金光家庄稼道路维修上达成共识,于2023年9月10日上午村委会干部带领机械,将李金光家收割庄稼道路维修完成。

  突出“商”的功能,力求制度化。采取“固定+平时”的接待方式,将每周二设置为固定接待日,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点,围绕本村中心工作、民生关注热点,听取选民群众意见建议,共同商议村里事、村民事。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2024年夏季,天气大旱,眼看丰收的庄稼已是干旱的奄奄一息,西岭3组村民有20余亩地块浇不到,村民李新华等找到村联络点,李姝莉代表正在听取民情收集意见,李新华讲诉3组水浇地问题,李姝莉马上反映到村委会,经多方沟通在联络点站召开会议后,村委会安排10余人加班加点解决3组500米管道,使其20余亩庄稼顺利浇水。

  “有事找代表,解决困难真受益。”东上庄村的群众讲到,现在我们遇到难题,多了一个途径反映,就是到村联络点找代表。小小联络站,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中的重要作用,已然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不可或缺的阵地和平台。

  最初,东上庄村在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上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并未清晰。李姝莉积极走访村民搜集意见,又联系村干部、村民代表,在人大代表联络点召开民主议事会进行商议。最终,大家在发展“公司+集体+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上达成共识。

  突出“督”的功能,加强监督质效。人大代表围绕村级民生工程、“三资”管理使用等事项,实施全过程民主监督,助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如通过召开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参加的“村民议事会”,开展了大规模土地流转,助推了产业大棚、菊花种植项目顺利落地。在村庄绿化中,有的群众为了种菜侵占公共绿地,人大代表通过开展“大事小事大家评”,让群众相互评理、相互监督,实现了村庄绿化美化的有效管护。

  自2023年4月成立以来,东上庄村人大代表联络点每月都会开展活动,先后接待村民120余人次,切实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把群众的“微声音”落实到社会治理的“大文章”中,推动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