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履职能力 积极担当尽责 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时间:2024-10-0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回望历史长河,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仅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依法行使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代表的范围涉及各个行业和阶层,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又呈现出代表履职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可能会出现个别“坐在车上转一转,一知半解问一问,跟着人家看一看,到点安排吃顿饭”的情况,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也不能全面地去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因此,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大代表要增强“学习”意识。加强学习培训是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人大代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宣传上级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以及代表工作知识等,为代表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升履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等手段,拓宽参训渠道,提高受训效果。通过参加定期的学习和培训,人大代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议案和建议。
其次,人大代表要增强“主人翁”意识。人大代表应该树牢主人翁意识,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己任,充分认识人大代表是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集体行使国家权力,要站在地方的发展大局上,维护地方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深刻认识到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人民选出的代表寄托着广大群众的期待,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要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关系时,要有全局观念,从地方的整体发展出发,提出议案或建议,决定重大问题。可以说,这种主人翁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再者,人大代表应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作为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因此,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发展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应该在本行业、本地区树立标杆,将履行岗位职责与代表职责相结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推动自身工作的进步,还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
第四,人大代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代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理应积极投身到农业现代化、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去。通过自己身体力行,争当推动发展的先锋和表率,为地方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人大代表还应发挥好“代言人”的作用。可以说,人大代表是人民的“喉舌”,需要代表人民发声,积极担当尽责,为人民争取权益。在履职过程中,人大代表应敢于为民代言,勇于监督政府工作,确保国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总之,人大代表应通过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排头兵作用、担当主力军角色以及扮演好代言人身份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发挥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 袁建生)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