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幸福⑭|小板凳上听民意 民主会中解民忧

时间:2024-09-25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开栏的话:今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一“站”到幸福》主题系列报道,讲述代表在代表联络站里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中发挥纽带作用的生动故事,记录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李龙)说问题、诉烦恼、表诉求、提建议......近年来,信阳市息县曹黄林镇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高标准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以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板凳民主会”实践,构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新格局。

14

  聚焦“大事”,重要决策大家定

  2020年在县政府拟建设超限超载检查站项目过程中,需要征用曹黄林镇凉亭村马小庄组12亩土地。为加快征地进程,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用,曹黄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党员和群众代表带上小板凳,逐户上门、深入田间地头征求群众意见。

  通过多轮“小板凳民主会”“乡情乡音拉家常”,用心倾听民意诉求,集中回应群众关切,最终与项目所在区群众达成了每亩土地租金800元、租期10年的集体协议,既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曹黄林镇聚焦全镇公共领域的“大事”,创造性地组建了经济发展、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安全发展、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7个代表专业小组,实行“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互融模式,搭建了代表专业小组“周走访、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履职活动平台,激发了人大代表“听人民心声、替人民建言、为人民尽责”的履职热情,拉近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

  “辖区内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小板凳民主会’在代表和群众之间‘铺路搭桥’,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该镇人大主席段亮说。

  注重“小事”,乡村治理大家管

  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中,曹黄林镇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针对群众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较多、公共服务设施少的问题,多次召开“小院板凳会”,组织人大代表与群众围坐在小院里,面对面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形成了修建村级小游园项目的集体民主意见。

  在人大代表的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下,全镇群众自发捐献石磙石磨112个、花圃树苗266棵,参加义务劳动78场2800多人次,高标准建成小游园24处,呈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画卷。

  在村级公共服务的“小事”方面,曹黄林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依托全镇21个中心网格、106个单元网格设立“小院板凳会”,每个小院辐射6到8户农户,承担网格单元内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形成“人大代表+网格长+网格员+小院院长+农户”的基层组织联系服务架构,人大代表更加直接、广泛、深入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关注“私事”,群众事情大家议

  在村民个人事务、邻里纠纷等“私事”方面,曹黄林镇推荐21名镇人大代表与镇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民警组成民主协商调解队,建立“人大代表+法官+警官”调解模式,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或镇信访办、村党支部村委会反馈的信息,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快速化解辖区内的债务、合同、侵权、相邻关系、家事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开启了人大代表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同时,21名镇人大代表兼任行政村的“五会”会长(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会),依托“小板凳民主会”的亲邻互助形式,引导人民群众自行解决、互助解决或通过村“两委”服务办理。

      “农村工作不好做,关键在于要与村民沟通,村里大事,得让村民说了算。通过开好板凳民主会,辖区内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板凳民主会”在代表和群众之间‘铺路搭桥’,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开启了人大代表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县人大代表、曹黄林镇凉亭村党支部书记钱长富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息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用好这种接地气、聚民心的‘板凳民主会’说事解难的方式,让各级人大代表、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同坐小板凳,切实将党的温暖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建国说。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