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色家园是我的职责所在”

时间:2024-08-20  来源:济源市林业局生态建设发展中心

  立夏时节,驱车穿行在济邵高速公路上,满目葱茏,漫山茂密葱郁的植被给连绵起伏的山体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经过数十年的造林绿化,济源基本形成了西南部经济林与防护林交错、北部大片天然防护林及中部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要组成的森林植被带的森林布局,森林生态屏障为济源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接力奋斗 啃下困难造林硬骨头

  1995年,我从洛阳林业学校林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接过几代林业人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成为国有济源市蟒河林场一名技术员。

  林场工作条件艰苦,为了摸清林场的情况,每天都和同事们进林区,背着几十斤重的设备徒步开展调查。筛选树木、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很快她就把广袤的森林当成自己的“试验场”。

  在林场的实验基地,我带领林场职工建起了育种实验种子园,将采集的本地林区内重要的针阔叶树树种播种到实验基地开展实验。几经筛选,选育出适合太行山环境特点并且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培育了大量的优质壮苗,为山区绿化和恢复太行山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2008年,我接到济邵高速公路困难地造林任务后,便带着相关测量工具立即动身,开始对济邵高速公路从西至东40多公里沿线山坡困难林地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将每一处山坡的裸露点标注到地图上,并采集土壤分析林木退化的成因。一边实地勘察,一边启动了困难地人工林高效培育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最终,在我们的团队共同努力下,破解了困难地人工林土壤“缺土、保水、效益低下、土壤退化”等技术难题,使济邵高速困难地造林工作顺利完成任务,并且该项目科研成果也作为优秀案例被推广到全市。

  2010年以来,我先后在国有济源市蟒河林场、市林权管理中心、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市国储林办公室、南山林场林业科学研究所、生态建设发展中心等岗位工作,其间先后主持完成示范区城郊造林绿化、珍贵树种造林、国家级森林抚育精品示范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示范区国家战略储备林等一系列林业重点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参与了2013年河南省林业局“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积极投身全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林业生态省建设等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在这期间,我先后主持完成了“退耕还林效益监测与研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流苏树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黄甘李1号”示范与推广、“核桃良种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领春木原地保存库建设”“国外优良栎树品种的引种”“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原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等多项科技攻关项目,相关科研成果获得河南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调研并执笔完成的民建河南省委会2021年招标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荣获民建河南省委二等奖,在国家、省级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因出色的专业特长,被河南农业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被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聘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特约监督员。

  履职为民 用专业技术造福一方百姓

  2022年当选人大代表后,作为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我始终心系群众需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与济源市人大常委会的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以及旁听人大常委会等各项活动,经常走访选民,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先后提出《关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支持济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推动市政府进一步加快生态强省营造林、黄河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太行山石质山区困难地造林试点等工作。

  最近我正在进行《关于发展林下经济的调研》的课题研究。林下经济近年来在济源发展较快,根据平时履职过程中发现的本地农产品在收获季后面临价格低和销售难题,我希望政府能够牵头建立统一的网络销售平台,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突破单一卖货模式,全面推动本地农业的产、供、销体系建设,打造核桃等农产品从采摘到加工,包括制作果仁、植物油在内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发掘农业的多元价值,有效减少农产品的浪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关于逐步更新树种、全面治理杨柳飞絮的建议》《关于正确使用道路交通标识的建议》《关于改造提升文昌路的建议以及改进道路设施的建议》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些建议,比如根据我所提建议,在全市开展无絮杨柳树种选育工作,有计划培育适量的无絮杨柳树种,经过3年多的实验已初见成效。

  民生无小事。在平时联系选民过程中,接到市民反映女贞树秋冬季果实较多,大量的籽落在地上、车上,给出行带来不便的问题后,在本地找到几个品种的丁香,回来尝试嫁接到大叶女贞上,嫁接后丁香生长良好,可以解决女贞树大量落籽的问题。我们2023年做的实验,今年已经在一些居民小区进行推广。

  核桃种植作为济源农村的特色产业,在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并逐步形成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产业的效益正日益显现出来。近年来,我们的科研团队建成了济源市国家核桃良种基地核桃采穗圃,繁育了几十份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核桃种质资源,它们从野外来到这里,扦插嫁接,经过培养驯化后适应新的环境,可以为济源市核桃生产提供优良种条,满足核桃品种改良的需要。目前,我们科研团队的相关研究对济源核桃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希望今后能够用专业技术造福更多的百姓。

  (济源市人大代表 李剑侠)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