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召陵区人大:聚力笃行强监督 多措并举促提升 全力谱写召陵养老事业新篇章

时间:2024-05-17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工作开展以来,漯河市召陵区人大常委会对标对表省市人大工作要求,把养老服务联动监督作为工作重点,融入到“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坚持“多层次参与、综合式检查、全过程跟踪”的总要求,创新监督方式,围绕“目标引领,凝聚合力,激发活力,提升能力”四个方面,多措并举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举旗帜强组织,凝聚共识谋发展

  省、市人大相继召开联动监督动员会后,召陵人大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养老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市人大的决策部署放在全区人大工作的首位,全面对标对表养老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动员会精神,紧扣省、市人大联动监督实施要求,第一时间向区委报告,迅速成立了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领导小组,制定了联动监督实施方案,工作台账。率先召开全区联动监督动员会,迅速对全区的养老服务监督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5个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组深入区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村幸福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问题16条,提出意见建议11条。

  出实招察实情,多措并举强监督

  召陵区人大紧扣省、市人大联动监督实施要求,以《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为切入点,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在联动监督中多措并举,坚持聚焦民生热点,提高监督力度,提升代表热度,丰富活动方式,在全区逐步形成人大持续监督,代表持续行动,政府持续提升的联动监督的机制。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养老服务工作现状。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支撑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银发经济发展情况、农村养老服务情况五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发掘老龄群体和养老服务工作的堵点、痛点,为推动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依据。按照《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重点围绕养老服务规划建设、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收费等8个方面,全面检查法规实施情况,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更好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依法履职,扩宽监督方式方法,提升监督实效。通过“专题调研+代表视察”“意见征集+执法检查”“专项审议+问题反馈”“跟踪整改+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到养老机构视察、深入基层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外出考察交流、听取专项报告、督办意见整改等活动,持续提升监督效能。组织全区代表积极参与开展“进站收集建议、实地视察调研、听取审议报告、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查找养老工作开展中的差距和不足,聚焦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提供人大意见和建议,督促养老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跟踪督办,完善监督工作机制,突出监督成效。在监督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视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短板,建立问题整改清单,进行专题交办,补齐养老短板,确保整改实效。在听取审议区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跟踪督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持续落实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养老中心提升、特困人员供养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三促合力解民忧,分类施策现成效

  在区人大高强度、高频次的联动监督中,区政府相继成立召陵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挥部,出台《召陵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方案》,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座谈会、推进会17次。印发《关于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成立相关工作组的通知》,将《条例》24项实施任务分解到25个成员单位,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项会议,部署安排和检查《条例》落实情况。形成了分工有序、责任清晰、群策群力共谋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工作态势。天桥漓江路社区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问题,乡镇敬老院物品摆放乱、被褥不干净、房间不通风等问题已得到解决;4家镇敬老院、7家民办养老机构、1个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区级特困供养机构)、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4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0个农村幸福院构建起了召陵区多层级、互补型养老格局,新增养老床位1186个;为156户老人引进离床感应等 6 大类的智能设备,提供 24 小时生命体征监护和咨询、生活照料等机构式照护服务;对660余户孤寡、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开展了入户探访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寡、独居、年长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清洁卫生、理发等服务,累计达到300余次;开展各类助老活动470余场,惠及老人近900名,“机构配合,智慧赋能,慈善助老,志愿服务,社工参与”的“1+5”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