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背孜乡人大:聚焦中草药产业发展 助农带农跑出增收“加速度”

时间:2024-04-03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贺志泉 通讯员 武乐乐)春耕时节,鲁山县背孜乡中草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代表们纷纷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在该乡郜沟村的丹参育苗基地里,代表联络站站长张红杰正在指导群众如何移苗栽种。

  鲁山县背孜乡中草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围绕“把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把代表聚在产业链上,把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的工作目标,将全乡从事中草药产业的25名市、县、乡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联系中草药种植村级合作社3个,种植大户12户,群众100余户。在组织驻站代表依法履职的过程中,将站点接待与走村入户相结合,认真“履三责做三员”,2023年共接待选民1000余人次,收集涉及中草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0条,向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出相关建议9条,督促办理选民反映问题10余件,为助推该乡中草药产业健康蓬勃发展,擦亮中草药产业这块金字招牌作出了人大贡献。

   坚持“谋在先”,提升产业发展“支撑力”

  代表联络站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全体驻站代表,在3个月的时间内,先后9次调研中草药产业发展状况,走遍了全乡中草药生长的坡坡岭岭,对中草药现状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盘点,把野生连翘、枳实、丹参、黄精等20余种中药材登记造册。同时,赴中山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拜访1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把当地种植的中草药样本送到了这两所高校的试验室,对药材的质量等级进行分析检测,全面摸清了家底、理清了优势,为背孜乡发展壮大中草药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聚力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健强协商议事“主阵地”,将人流量大、群众活动密集的游园改建为人大主题游园,将人大代表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通过二维码进行公布,群众随时“扫码”就能和代表取得联系,同时在人大主题游园中设立“接待亭”“议事亭”,借助每月15日组织的“板凳议”“广场聊”活动,与选民进行“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全方位收集选民反应的包括中草药产业发展在内的各类意见建议,实现倾听群众建议“永在线”、服务群众“不打烊”。

   坚持“走在前”,提升产业发展“引擎力”

  背孜乡人大主席团向全乡各级人大代表发出了“为人民履职、为鲁山添彩 ·人大代表在行动”的倡议,号召各位代表争做创业典型、富民模范。25名驻站人大代表积极响应,依托履职阵地,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累计服务群众近万人次。县人大代表、背孜乡党委书记闫勺安委托土壤专业检测机构对全乡60余处中草药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检测,并邀请20余名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山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对背孜乡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把脉问诊、答疑解惑。县人大代表、背孜乡乡长杜葱茂辗转多方找到广州中山大学药学院杨得坡教授,专程登门请教如何“道地性、规范化”发展中草药产业。县人大代表、背孜乡人大主席团主席武乐乐提出并成功推动实施中草药产业奖补政策,2023年为种植户发放奖补资金4.9万元,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乡人大代表杜文超投资500万元,种植中草药120余亩,建成中草药标准化仓储及加工厂房,有力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代表联络站联络员曹东方成立中草药种植微信交流群,累计发布种植技术视频200余条,各类咨询信息3000余条,及时为群众答疑解难。

   坚持“落在实”,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

  代表联络站积极行动,定期邀请专家、技术能手开展中草药种植技术讲座,培训种植户1000余人次,指导带动葛花园村等10个村集体流转土地3000余亩,种植中草药射干、丹参等中药材发展集体经济。深度参与推进中草药产业园区专项债项目申报,推动以中药材种植、疗养休闲、科普研学为支撑的产业综合体建设。着力推动成立中草药种植协会,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知名药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开展课题攻关和技术研究。引导群众培育1-2种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具有道地属性的中草药,推进GAP认证的前期基础工作。鼓励村集体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将荒山荒坡、低效生态林整合利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题下,扩大种植规模。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增添乡域经济发展后劲。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王占中在代表联络站的带动帮助下,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中草药,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


编辑:贺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