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四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问题
时间:2024-03-10 来源:新华社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就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疾控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新华社记者 吴雨 黄垚 冯家顺
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介绍惠民利民举措。
教育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也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
怀进鹏表示,教育部门将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其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提供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旨在让整个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他介绍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差距,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怀进鹏说,今年在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方面,将选择一些应用急需、条件具备的地方来建设示范应用平台,同时向中西部、边远地区加大国家资源整合力度。
就业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今年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但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人社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重点从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优化就业服务、保障重点群体五方面发力。
具体包括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王晓萍说,当前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人社部门将在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培养方式、畅通发展通道、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王晓萍表示,人社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实做细社保卡居民服务应用,推出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广泛的社保卡服务。
住房
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今年全国将再改造5万个城镇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社区;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管网,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点的整治。
倪虹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指导各地编制好住房发展规划。一方面,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另一方面,要下力气建设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他表示,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根据人口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保障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规划,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要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倪虹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报送“白名单”项目6000多个。其中,有82.8%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截至2月底,商业银行已经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
倪虹表示,要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
医疗
提升传染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我国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减少至零;结核病的发病率稳步下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在遏制重大传染病、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表示,疾控部门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