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坚定做这个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时间:2024-03-08 来源:新华社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表示,当前,世界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人类社会遭遇多重挑战。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将坚定做这个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伙伴,主流基调应当是合作,关键价值应当是自主,发展前景应当是共赢。我们希望中欧关系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主张发展与安全并重,既要拥抱新事物新机遇,也要装好刹车再上路,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中国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我们期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加速器。”
“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为人民服务、让同胞满意,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外交在去年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您能否介绍中国外交将在哪些方面更有作为?
王毅:2023年是中国外交的开拓之年,更是收获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促进国际团结合作采取中国行动,为化解各种危机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中国贡献,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主持两大主场外交,出席三场多边峰会,开展四次重要出访,举行百余场会见、通话,元首外交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形成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我们将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将更加开放包容,展现中国外交的胸怀。将主持公道正义,亮明中国外交的风骨。将推动合作共赢,坚守中国外交的追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近年来中国与不少国家宣布共建命运共同体。您如何看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景?
王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
这一重要理念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宽阔历史视野和深厚世界情怀,突破了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站在了人类文明的道义高地,汇聚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头,为人类向何处去指出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春华秋实,十载有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卫生健康到网络、海洋,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的演变一再表明,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是当今世界的最大现实,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越有力
台海和平就越有保障
《联合早报》记者:台湾地区选举结束后,外界担忧台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是否正变得黯淡?您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局势?
王毅:台湾地区选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选举,选举结果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也改变不了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历史大势。选举结束后,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说明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如果现在还有人纵容支持“台独”,那就是挑战中国的主权。如果个别国家执意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那就是干涉中国的内政。我相信,大家迟早会看到一张国际社会遵守一中原则的“全家福”照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台独”分裂行径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破坏性因素。要真正维护台海和平,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越有力,台海和平就越有保障。
我们的政策很清晰,就是继续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的底线也很清楚,那就是绝不允许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台湾岛内谁想搞“台独”,必将遭到历史的清算。国际上谁要纵容支持“台独”,必将引火烧身、自食苦果。
中俄双方打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
冷战旧时代的大国关系新范式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今年是俄中建交75周年。这些年来,双边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在当前国际关系全球转型下,如何最有效发掘俄中合作的潜力?
王毅: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互利合作优势互补,民间交往热情高涨。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提前完成2000亿美元的目标。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汽车行驶在俄罗斯大街小巷,充分展现了两国互利合作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
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双方打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旧时代的大国关系新范式,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上,坚持永久睦邻友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中俄关系顺应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促进大国良性互动、推动新兴大国合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今年,中俄两国迎来建交75周年,双方还将共同举办中俄文化年,两国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方愿同俄方一道,进一步培育合作新动能,不断夯实两国人民友好基础。俄方今年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方也将在下半年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双方将加强国际多边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
中美携起手来,可以办成
很多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大事
彭博社记者:自去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中美就共同处理分歧、推进互利合作达成共识。但美方仍持续对华增加贸易和科技限制。中方认为未来这一趋势是否会有所转变?中方将如何应对?
王毅:中美关系我们的立场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对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大国交往规律的把握,应当成为中美双方的共同遵循和努力方向。
具体而言,相互尊重是前提,因为两国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不同,只有尊重和认可差异,两国交往才可持续;和平共处是底线,像中美这样的两个大国,发生冲突对抗后果不堪设想;合作共赢是目标,中美携起手来,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大事。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健康发展轨道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立场。拜登总统重申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并表示美国乐见中国发展富裕,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们始终愿意与美方加强对话沟通,推进各界人士友好往来,架起更多相互了解的桥梁,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我们相信,双方完全可以找出一条两个不同大国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确相处之道。
中国发动机仍然强劲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中新社记者:中国外交将如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外界一些担忧中国发展前景的声音有何回应?
王毅:大家都知道,去年中国经济以5.2%的增速,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长。中国发动机仍然强劲,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这里,我还想请大家注意几个新的趋势:
首先,中国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而且有质的有效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绿色转型成果斐然,社会预期稳步改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其次,中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在向全球展开,新需求、新业态爆发式出现,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空间都在迅速拓展。第三,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相当水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以下,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推进,外商投资收益率仍名列世界前茅。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唱衰中国必将反噬自身,误判中国就将错失机遇。
经济外交也是对外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持续推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举措,包括更多支付便利。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