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北京·代表日志”精彩传递“春消息”

时间:2024-02-23  来源:新民晚报

  三月,就要来了。

  回头看看,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北京·代表日志”顺利收官。

  大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每天向新民晚报发来独家视频报道“北京·代表日志”,以“云采访”记录上海代表团的履职风采。

全国人大代表李丰供图(下同)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龙年新春,申城年味,格外浓。这是李丰代表的新年感受。

  没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真有不少好办法,就像“太乙神针”和“指挥家”在“北京·代表日志”中所说的那样。

  “太乙神针”,微信名,大名吴焕淦,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

  古时候,艾灸别名就是“太乙神针”。如今,艾灸、艾草,家喻户晓,走入寻常百姓家的中医中药,作用怎么样?年轻人对中医、中药为啥越来越感兴趣了?

  去年三月,面对李丰代表的提问,“太乙神针”在“北京·代表日志”视频中侃侃而谈。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近年来,申城搭建起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推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老字号的传承应用和品牌保护。中医很古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应用中医——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形式可否多种多样?许忠代表,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在“北京·代表日志”中,他的回答是——在每个寻常日子,在每个传统佳节,让接地气的美育教育,寓教于乐,用艺术、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文化自信!

  科技和人才 都是第一生产力

  春蚕吐丝,不再只在春天,一年四季,都可以吗?可以的!

  昆虫的精彩故事,不只记录在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里,也在李丰代表拍摄的“北京·代表日志”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不只让春蚕变“劳模”,能做的,真不少。“北京·代表日志”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黄勇平聊聊“昆虫的故事”,听得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强国,我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高端人才、顶尖人才非常缺乏。“高精尖”人才,究竟该怎么培养?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聊聊“高精尖”人才培养,高瞻远瞩。

  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科技和人才如何借助更优的制度设计阔步向前?新年里,代表们将继续关注。

  迈向海运强国 “低碳航运”乘风破浪

  海运强国,究竟意味着什么?说一个最直观的例子。

  “从厦门到好望角,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郑和用一生跑了7次;如今我们一年可以跑7次!”倪迪代表说,如此巨大反差是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更是我国迈向海运强国的风向标。

  70后倪迪,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运库船长。他是30万吨级油轮船长,也是我国迄今唯一一位来自一线海员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代表日志”中,倪迪代表畅谈的是“低碳航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行各业作出努力和贡献。倪迪代表说,关键一点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抢占发展绿色、低碳航运的先机,必须尽快明确技术路径,迅速形成并壮大产业规模。

  可以预见,中国“低碳航运”,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年里,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大有可为!作为“北京·代表日志”的拍摄者,李丰代表深以为然。(姚丽萍)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