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说 | 李永生:防范金融机构因单方面风险把控而抽贷
时间:2024-01-30 来源:顶端新闻
河南是重要的“油料大省”,芝麻的种植面积稳居全国榜首。随着国内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芝麻加工产业的潜力巨大。但当下,芝麻加工产业还存在一些困境需要解决。
对于行业困难,业内人士有哪些好的建议?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人大代表、李家天然小磨香油董事长李永生。
河南不仅仅是“国人粮仓”,也是重要的“油料大省”
提起香油(又称“芝麻油”“麻油”),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用芝麻籽作为原料,制取出的一种调味品。它是国人心中的宠儿,凉拌、煲汤来上几滴,堪称“点睛之笔”。可以说,无论是老百姓的厨房,抑或街边大小餐饮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河南不仅仅是“国人粮仓”,也是重要的“油料大省”,其中芝麻的种植面积约为170万亩,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稳居全国榜首。
“全国芝麻加工行业产值500多亿元,每年还有10%左右的增长。”李永生的老家周口是远近闻名的优质芝麻产地,他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作为李家天然小磨香油第五代传人,自己也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深耕细分市场。
“我们的战略是‘1厘米宽,1万米深’。”李永生表示,在芝麻酱、香油赛道上可以划分为餐饮、流通、KA、礼品、电商、食品工业、代工等7个方向,李家天然小磨香油则聚焦到餐饮,尤其是火锅这一领域。
据了解,李家天然小磨香油生产的麻酱、小磨香油产品年产量在12000吨左右(2024年将再增加8000吨麻酱生产线),不仅在河南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更是跻身全国三强。目前,公司已经服务了5000多家高端品牌。
建议:做好中小企业生产安全,防范“断崖式抽贷”
关于芝麻原产地的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芝麻是“舶来品”。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
中国是芝麻消费大国,采购量约占据了全球的五成,其中九成来自非洲,苏丹、尼日尔、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多哥是中国前五大进口来源国。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芝麻研究报告》中显示,2022年,中国芝麻的进口金额为16.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出口金额仅为1.0亿美元,同比增长7.5%。
由此可见,在中国,芝麻需求量大,但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油瓶子”安全值得关注。
李永生表示,过去很多地方包括自己的老家周口,不少农民都种植芝麻,但因为种植的芝麻没有和工厂形成有效对接,造成芝麻卖不出去,因此这些农民选择了减少种植面积。
他还观察到,在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对高新企业等,出台了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机制,解决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但社会上出现了国家有政策的时候,银行配合放款,国家无政策的时候,银行收紧贷款的现象。银行直接“抽贷”“断贷”的行为,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很不利于企业稳定生产。
他建议,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培育龙头农企,发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芝麻等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助力搭建企业与种植户的产销对接平台,另一方面,要出台综合评估机制,防范金融机构单方面风险把控而抽贷、甚至“断崖式抽贷”。(顶端新闻记者 李守)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