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 生态增值 我省积极探索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时间:2023-12-28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讯(记者 李运海)记者12月27日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我省点绿成金,探索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努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辟发展“新通道”,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

  省委、省政府对探索“两山”转化通道高度重视,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相关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同时,在长江流域的淅川县、西峡县和黄河流域的灵宝市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探索实践“自然资源+生态溢价”新模式。对出让的国有土地周围生态环境良好的,西峡、淅川两县实施“自然资源+生态溢价”的方式,既出让土地,也“卖风景”。截至目前,两县出让土地77宗,面积2042亩,生态溢价4136万元。西峡县还在一例矿产资源出让中,实现生态溢价395.97万元。

  完善“优质生态文旅项目推动生态溢价”模式。西峡县依托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年综合产值达50亿元。淅川县打造“渠首”特色生态文旅项目,仅今年“十一”长假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灵宝市打造“灵境宝地”文旅品牌,黄河文化旅游带、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迅猛。

  深化“区域公共品牌促进生态溢价”模式。西峡县打造“宛美西峡”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发展“菌果药旅”特色生态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年综合产值超过260亿元。淅川县打造“淅有山川”区域公共品牌,林果业以及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迅猛。灵宝市打造“函谷农耕”区域公共品牌,寺河山苹果产业集群年总产值达207亿元。

  探索“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良性互促”模式。淅川县投资修复生态湿地50多万亩,人工造林60多万亩,恢复丹江口水库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库区水质保持在II类标准以上,确保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西峡县积极申报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推动了和美乡村建设。灵宝市“小秦岭保护区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实践”作为全国18个典型案例之一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发布。西峡、淅川还印发相关办法,利用生态溢价资金反哺生态建设,实现良性互促。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用为先的原则,始终将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快推动试点成果落地见效。一方面要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另一方面要把重点放在摸清生态本底,打牢基础,构建政策体系,编制产业发展指引,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切实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收益。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