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人大:以“杭州之窗”展示“制度之效”

时间:2023-12-27  来源:人民代表报

  初冬的小营公园,白墙灰瓦,阳光半洒,古树隔出一方宁静。沿着古朴的石板路穿园而入,走进小营公园17号,篆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红色印章LOGO格外醒目。自11月2日浙江省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杭州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以下简称中心(总站)】正式启用以来,已先后接待观众近万人次。

  聚焦功能功效,助力打造实践高地

  作为浙江省首家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坐落于小营·江南红巷的中心(总站),与附近的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钱学森故居等红色景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进一步彰显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优势,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增添人大元素、作出人大贡献。

  中心(总站)设置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联络协商、学习研究四个区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杭州实践展》、数字联络总站、代表联络总站、人大协商驿站、人大元宇宙、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图书馆等分区,着力推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服务市级以上国家机关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实现全市代表联络站的数字化交互、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杭州的生动实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杭州的学习实践与研究五个方面功能。

  “如何通过‘杭州之窗’展示‘制度之效’?建设中心(总站)就是杭州努力打造‘重要窗口’、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一项实际举措。”中心(总站)建设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中心(总站)对全市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了一次深刻总结,也在加强指导、规范程序、完善制度等方面,对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有力推动,积极助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市域典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杭州实践展》以“讲好人大故事,践行人民民主,坚定制度自信”为使命,以把人大制度讲清楚、把杭州实践讲生动为重点,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杭州的生动实践”两个部分,“历史渊源”“伟大创造”“坚持完善”“制度自信”“发展历程”“党的领导”“履职行权”“实践高地”8个单元,用1100多张照片、420余件展品,18个多媒体、20件(座)艺术品、7个复原景观,全景式回顾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杭州近70年,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成立40多年来的生动实践。

  在全国首个人大元宇宙——“我来当代表 参加人代会”场景,观众以“杭州市人大代表”的虚拟数字人身份,通过VR、PAD、手机和大屏幕等途径,“身临其境”地参加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沉浸式体验人民当家作主。从步入会场、在指定座位就座、查阅会议材料,到大会开幕、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提出议案建议,再到投票表决、宪法宣誓、大会闭幕,真切感受作为市人大代表参加市人代会的荣誉感、庄严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聚焦实践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始于立法工作。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杭州实践展》中,地方立法的杭州画卷展示了从1987年到现在,现行有效的105部杭州市地方性法规;沙画作品《小物业牵动大民生》展示了《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在制定与修改过程中倾听民生、立法为民的生动过程……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

  2023年2月,在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杭州市人大代表、华策集团党委副书记朱芸在大会现场按下表决器,见证了《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表决。这是浙江省首个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题的专门立法,也是杭州市第一部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实体性法规。“真正围绕我们企业的痛点难点,力图给在杭发展的各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朱芸说,她曾两次参与立法调研,提出了不少“干货”。

  “打开立法‘大门’,尽最大可能广泛动员和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让每一件法规都载满民意,这是民主立法的要义。”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地方立法全过程,在法规立项、起草、审议、论证、评估等全流程、各环节尽最大可能听取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看到预算草案“三审”制的展板,杭州市人大代表过灵芝感触颇深,“从2019年开始,我就参与该项工作,在一次部门预算草案面商会上,代表们监督部门预算,抛出的辛辣问题,最终超75%意见被部门采纳。”人大代表开门见山直击问题,部门开诚布公回应关切,在管好人民的“钱袋子”上,前置人大代表预审环节,实行“三审”机制,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首创的监督形式之一。

  一督到底,方能见实效。近年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盯住法”“管好钱”“把牢图”“督实事”,以常态化监督工作和通用监督方式作为改革突破口,突出数字赋能,全力打造“数智人大”,建成使用财经综合监督、法治政府监督、人大司法监督、生态环境监督、规划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及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等应用场景,方便人大代表即时了解、开展在线监督、提出监督意见、进行满意度测评等,实现全天候、互动式、全流程监督,真正做到为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 

  聚焦民意民生,人大工作直抵基层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予以体现和保障。

  2022年6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迭代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意见,推动形成“1+13+191+N”代表联络站(点)体系,全市1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方便群众就近找到人大代表。中心(总站)的正式启用,标志着这一体系的全面建立。

  制度的落实需要实践阵地,中心(总站)的联络协商区,将承担这一功能。中心(总站)以全市700多个联络站、1500多个联络点为基础,设立1个人大协商驿站、8个行业代表联络室,为市级以上国家机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提供服务,确保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

  中心(总站)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开展工作指导、绩效评估,积极推动全市各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完善“各级站点广泛倾听民声—联络总站汇聚民情民意—国家机关梳理有关建议—举一反三改进工作举措—解决问题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积极引导政府决策在实施前来这里听取最广泛的意见,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决策牵涉公众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大局。而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既肩负着监督政府行使法定职权的作用,也是汇集民意凝聚民智的民主平台。运用人大的权力机制和制度优势,从合法性、合理性等维度审视政府重大决策,进而使决策失误从事后问责转向事前预防,是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关键路径。

  当下,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依托中心(总站)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实践基地,努力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方面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朝着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典范的目标砥砺前行,以“杭州之窗”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机。(孙炼栋)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