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大: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综述

时间:2023-12-15  来源:“甘肃人大”微信公众号

  今年以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精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2023年3月,履新伊始的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的决定》,细化实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和具体措施,年底又召开了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创新交流推进会,总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验做法。为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方位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甘肃的生动实践,深度挖掘我省各级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硕成果,展示全省各地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场景。即日起,甘肃人大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推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甘肃》栏目,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2023年3月,履新伊始的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的决定》。全省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牢牢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在人大各项工作中将倾听民意的触角充分向基层延伸,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推动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

  “微更新”带来民主新气象

  “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两带来’要求,听取基层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既是体恤民心、体察民情、问计于民的具体举措,也是发展和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11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办列席代表座谈会,周棣清等15位省人大代表一致对“两带来”活动表示由衷赞许。

  列席代表带来当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带来对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深化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积极开展“两带来”活动,先后邀请78名基层代表列席5次常委会会议,并坚持座谈会制度,广泛了解掌握基层群众愿望诉求,推动解决相关问题。

  看似微小的举措,成为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平台之一。

  “微更新”持续萌芽。省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心大局,聚焦实践中的问题,细化实化具体路径和工作措施,按照“择优培育、示范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深化拓展民意吸纳、立法工作、预算监督、代表履职等平台,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民意有人代表、民生有人关注、民主就在身边。

  聚焦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紧盯“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省人大常委会统筹省市县三级人大历时5个月自下而上联动开展“千名代表调研视察千项工程行动”,组织2565名四级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学者,深入14个市州、兰州新区和86个县市区,采取实地察看、座谈交流、询问点评、跟踪督办等方式,对1675个项目进行调研视察,促进了招商引资提效、项目建设提速、发展成果提质。调研视察覆盖面之广、历时之长、参与代表之多在甘肃人大历史上是首次,人大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创新之举,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甘肃省委的充分肯定。

  融合资源建好平台,规范运行管好平台,注重效果用好平台。全省各级人大把建好用好平台作为重要依托,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多种方式,丰富形式、贯通环节,构建务实管用的民主民意表达载体。同时,全省各级人大坚持管用、实用、便民原则,强化源头引导、程序保障、结果问效,完善联系群众、民意征集、督政议事等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有序。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标对表,制定出台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兰州人大实践、推进强省会行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全过程”把牢履职方向、“全方位”提升履职能力、“全链条”丰富履职活动、“全覆盖”打造履职阵地、“全天候”激发履职动能的“五全”模式夯实民主基层单元,丰富了省会城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充实依法监督“工具箱”,坚持评议工作刚性化、代表约见制度化、代表视察高效化、专题询问精准化、调查研究常态化,“五化”并举让监督工作“长牙齿”,打出监督工作“组合拳”,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及时得到回应。

  白银市人大常委会细化修订5大类82项制度,健全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有效提升人大工作质效,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微民意”让每一部法律法规都温暖民心

  11月24日,临洮县辛店镇卫生院的小会议室里,镇人大主席苟枫菊正在征集卫生院负责人、部分医生和村干部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法意见。很快,这间会议室里汇聚的最基层的声音就会“原汁原味”地到达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当地老百姓记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医药法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过程中的农药使用、良种繁育等作出明确规定。

  “这些内容吸收采纳了临洮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的意见,西部基层的声音在法律中得到了体现。”临洮县人大常委会作为首批“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和省、市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目前,共完成209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议征集工作,上报2296条意见建议,被采纳555条,其中,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分别采纳207条、296条、52条。

  临洮县人大常委会依托18个代表之家、97个代表工作室,推荐26名既是人大代表又是立法联络员的专业人士参与立法联络点工作。在全县设立了43个立法联络点、100个信息采集点,聘请104名立法联络员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共建法学实践基地,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内外衔接的工作网络。

  小小联系点,民主大担当。基层立法联系点在为立法工作提供源头活水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以法治之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微民意”写入法律法规更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有立法联络点5个、信息采集点54个,成员单位34个。街道人大工委不断探索创新,拓展平台功能,突出基层治理,以人大代表家站工作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离百姓近、与居民亲、深得群众信任的优势,创新基层立法组织领导、制度保障、队伍建设、普法宣传、意见征求五方面到位的“五到位”工作法,网罗最真实的社情民意,使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居民群众身边的法治宣传站、民情收集站、群众服务站。

  武威市凉州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人大代表家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站协作机制,依托全区45个代表之家、103个代表工作站,建立24个区级立法联络站,依托全区442个村和32个城市社区,布点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推动收集意见“触角”向基层延伸。在《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征求意见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凉州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立法联络员、信息采集员、社区志愿者利用1个月时间对城区居民实行全覆盖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公共秩序、环境卫生、出行、社区文明、教育、就医等多个方面,在广大群众中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提升了全民知晓率。群众对车辆乱停乱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整治逐步从被动遵守变为主动维护,有力地推进了生产生活秩序向好转变。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微民意”“原汁原味”进入立法殿堂的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整个立法工作中逐步贯穿。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新时代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工作办法,修订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与西北师范大学共同建成全国首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中心,在全面细化法规质量标准方面作出首创性探索,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庆阳、酒泉、白银、天水、张掖、临夏、甘南等地人大常委会通过座谈会、论证会、评估会和“书面+网络”等方式,听取社会各界相关意见,将民主立法延伸到“家门口”。同时,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推进委托起草、草案公示、公民旁听立法会议等工作,建立立法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代表跨级、多层参与立法制度,扩大群众参与面,找到民意“最大公约数”。

  “微平台”让“民意”变“满意”

  “这个冬天注定不再冷。”说起今年辖区内一老旧居民小区上下水管道和供暖管道改造过程的一波三折,永登县城关镇人大代表、西街社区党委书记马英如数家珍:5月,集中接待选民时,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随即,社区代表工作站组织召开代表议事会,选定居民代表,确定施工方案。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和网格员上门入户调查,做住户的思想工作,最终确定每户居民筹资5000元,由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临时管委会,对改造工程进行监督管理。8月初,开始施工。9月20日,工程完工。10月21日,供暖开始时,经检测,室内温度达标。

  “代表工作站”让“说事”有地方,“代表议事会”让“议事”破难题,“代表沉下去”让“办事”见实效。城关镇人大主席团坚持每月中旬在社区代表工作站举办代表接待日暨代表议事会活动,根据议题需要邀请部分群众和县、乡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坐下来“面对面”议事。

  目前,城关镇人大以镇级代表之家为辐射、以社区工作站为支撑、以专业特色代表工作室为补充、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的“家+站+室+群众”示范网络,正成为党和政府的“眼”和“耳”,让民意表达更畅通、更便捷,让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更高效、更实效,让民意表达更通畅、更直接,画出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同心圆”。

  目前,我省已建成代表家站室7000多个,基本做到了乡镇(街道)和中心村全覆盖。各级人大代表以家站室为依托,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民建言发声,推动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全省各级人大致力搭建“全天候”代表联系群众的“微平台”“微单元”,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彰显巨大活力。

  群众认可的实践方式,才是让民主落地的最好路径。各地在守正创新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嘉峪关市钢城街道人大工委以定点式候访、流动式接访、点单式约访、亲情式走访、排忧式专访、调研式巡访的“六访”模式,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正宁县、灵台县等地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平凉市崆峒区等地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人大代表+网格”工作机制,让代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甘谷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县乡三级代表每月开展一次“进社区、见选民、亮身份、听意见”活动,让代表常态化参与社会治理、矛盾调处等,有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1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新时代“两联系”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全省人大加强新时代“两联系”工作提出29条具体意见,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真正落到实处。

  提升新境界,彰显新作为。让人大工作直达基层、直抵民心,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结出累累硕果。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