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文明的时代交响——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侧记

时间:2023-09-19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王延辉 温小娟

  每一个文明都有滋养它的一条河流。大河奔流,文明赓续。

  金秋时节,古都郑州,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黄河之滨、共话大河文明。

  9月16日至18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圆满举行,海内外嘉宾围绕主题,碰撞思想、激荡智慧、阐扬共识,共奏文明交流的“时代乐章”。

  大江大河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珍贵资源,也是人们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的文化根脉。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交流平台,在文明对话中汇聚了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论坛具有创见性,就像一束光,指引着希望。”美国耶鲁大学的玛丽·伊芙琳·塔克教授和丈夫约翰·格瑞姆教授这一次专程一起来参会。

  “会期紧凑,议题丰富,日程满满,但收获也是满满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说。

  作为首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发展等进行研讨交流的国际论坛,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搭建起世界大河流域文明交流的平台。此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论坛、四个分论坛、圆桌会议、体验考察、黄河文化月、中外媒体黄河行等多项活动,多侧面展现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系统性展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探源重要成果等,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与主论坛“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主题相呼应,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分论坛、中华文明与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分论坛、嵩山论坛2023年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分别以“全球视野下的古代文明研究”“黄河文化的韧性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等为主题进行了充分研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化世界各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研究。

  “主论坛与分论坛及各项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依相托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在这里交响,共识在这里形成。

  如何看待各大河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好大河文明?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成果,《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以国际化的视野从九大方面作答。

  这是一场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事,既有思想的碰撞、共识的凝聚,也有实地考察的体验和思考。

  论坛最后一天,与会嘉宾在郑州开展了一场探访文明的“CityWalk”:走进河南博物院、黄河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以及郑东新区金融岛、如意湖等城市发展的形象窗口,实地感知大河文明的璀璨、中原文化的深厚以及蓬勃的发展活力。

  “这也是一场重读郑州与河南的文化之旅,到了河南,才能深切感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厚重灿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坦言,“论坛像是一条纽带,通过文明对话,更有利于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花齐放”才是春,“和而不同”方为真。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打开了文明交流互鉴、共创美好未来的新序章。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