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人大:“双百双联”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时间:2023-09-07 来源:央广网
今年五月,在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上,邹城市金临农林有限公司的“齐早”“鲁樱5号”大樱桃品种,凭借早、美、大、甜的独特品质获大会特等奖和一等奖双料奖项。济宁市人大代表、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付莹功不可没,付莹在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双百双联”活动中负责联系金临农林公司,从生产到宣传销售,再到企业观念更新,一直靠上指导,助力提升樱桃品质,“红樱桃”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宝”。
人大所能,发展所需。“双百双联”活动是从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中遴选100名人大代表,联系100个联系点、监督点,助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为全市乡村振兴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开展“双百双联”活动选取的代表,既有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也有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的涉农代表,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代表履职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入“双百双联”工作台账;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靠上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对需要市县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市县人大常委会及时转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跟踪督导落实,切实打造“闭环、引领、督导”的工作机制。
一个金点子,趟出新路子。“这些边边角角的金银花,稍加打理,一斤能卖到68块钱左右,由村里统一收购,一年能收入不少钱哩。”中元疃村党支部书记赵福春表示,金银花种植产业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还美化了村庄环境。今年3月份,全国人大代表张佃壮来到联系点中元瞳村,开展“双百双联”对接活动。张佃壮所在的北元瞳村于2017年引进了金银花培育种植项目,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村民种植增收。在“双百双联”活动中,北元疃村的成功经验让张佃壮想到能否带动中元疃村,在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最后确定发展金银花种植产业,免费为其提供金银花幼苗6000余株。
科技兴农、产业富农、就业安农是“双百双联”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活动的目的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安玲,是一名多年工作在农业一线的农学博士、研究员,常年在田间摸爬滚打,她以农业技术推广为己任,以科技赋能为手段,有效推动科技兴农。市人大代表、南陈村党支部书记夏理芳依托村资源,带领村民种植黄金梨,按照“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为种植户提供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一条龙”服务。目前,黄金梨已成为南陈村的主导产业,发展种植户150户,梨园面积1500亩,年产有机黄金梨2400吨,年产值1000万元。
绿色科技染绿田畴,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双百双联”促使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也让更多农民端上“金饭碗”,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看全国、买全国、卖全国”,这是市人大代表、中佳海蓝集团的董事长侯晓晨确定的甘薯产业发展路径。成立泗水县地瓜产业协会,将全县60多家甘薯种植合作社和30多家甘薯加工企业纳入协会,整合优势资源,产业从业人数 6万余人,二三产从业人数1万人,入会农民可支配收入人均达到 34400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山东省人大代表、田黄镇沃犁诗公司经理赵馥,一直在为“让家乡农产品走出去,把城里游客请进来”而努力。她注册了“沃犁诗”和“外婆的杨家峪”两个商标,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电商+文旅农协同发展,带动村民就业,提供种植管理、农产品深加工、网络直播营销、短视频拍摄、农产品订单打包、乡村旅游接待等岗位,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既能打工挣钱,又能照顾家人,不少年轻人因此返乡,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今年,通过“双百双联”活动共协调涉农资金29081.7万元,引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49个,帮助农民就业5969人次,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507件。(贾滢泉 赵昕)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