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人大:让人民群众共制共享立法“大餐”

时间:2023-08-2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李佳)地方立法如何更广泛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如何更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诉求?如何更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都是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实践中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他们创新思路举措,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立法诉求和声音,使地方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情、集中民智、汇聚民意,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共制共享立法“大餐”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法规立项让人民群众“点菜”

  “许多小区楼道内随意停放电动车,消防通道堆放着废品、破旧电动车等杂物,如果真的遇到火灾,后果难以想象,真心希望咱漯河通过立法加强居民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让大家上下班十分不便,同时也给附近上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交通隐患,能否出台一部规范停车管理方面的法规?”……在前不久举行的立法规划计划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来自社区的7位群众代表踊跃发言,关于立法需求的讨论此起彼伏、十分热烈。

  选好选准立法项目是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吃透摸清全市的立法需求,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牵头开展立法项目征集活动,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选定立法项目,在精心选题立项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选定《漯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漯河市物业管理条例》等;聚焦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民生领域立法,选定《漯河市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漯河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等;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加强新兴领域立法,选定《漯河市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管理条例》《漯河市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管理条例》等;聚焦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基层治理立法,选定《漯河市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漯河市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等。

  自获得立法权以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征集到192件立法建议项目,梳理汇总后有89件纳入立法项目库,筛选人民群众关注、发展急需的62件列入立法规划,33件列入立法计划,这些选定的项目无一不是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结果。

  法规制定让人民群众“掌勺”

  “我全程参与了《漯河市电动自行车服务和管理条例》的制定,提出的加强源头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两条建议均被采纳,这些建议都是我走访时发现的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看着老百姓的心里所想所盼写到了法规中,我很有成就感。”市人大代表孙东晓说。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特长,组织人大代表分专业全程参与立法制定各环节工作,通过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征求立法建议、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意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多种形式,推动人大代表更多地参与立法全过程,发挥人大代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在法规调研、起草、修改、审议、评估等环节,广泛收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使地方立法工作更好倾听民声、顺应民意、合乎民心。

  “人大代表分专业全程参与立法,对制定法规的背景、必要性、起草过程都非常清楚,对法规有了更全面地考虑,所提意见能更好地反映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耿高产说。自获得立法权以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共邀请相关专业人大代表全程参加立法活动68人次。

  法规修改让人民群众“调味”

  “在源汇区马路街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过程中,我提出物业管理条例应当明确业主的职责,这样业主一看清晰明了。《漯河市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后,没想到我的建议真的被写入了正式法规文本中。”马路街办事处居民李瑞芳激动地说。

  群众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如何最有效、最广泛、最直接地收集最基层的声音?从2020年开始,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县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平台,分两批次建立了4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点数量增多、覆盖面更广。通过立法联系点,打造“立法直通车”,与基层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直接掌握“第一手”民情民意,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在依托联系点共同参与中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身边事”。

  三年多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座谈会、微信工作群等多种形式,组织各立法联系点参与立法活动79次;先后将6部法规草案发送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委托立法联系点收集基层单位和群众意见;赴立法联系点进行实地调研31次,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成了烹制立法“大餐”提色增香的重要调味品,取得良好效果。

  法规实施让人民群众“共享”

  “沙澧河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后,宣传非常到位,管理也很有序。我每天早上都到沙澧河景区锻炼,洁净的环境、散步的人群、玩耍的儿童,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让人心情非常舒畅。”河堤上散步的李先生说。

  法律实施是实现法律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在提高立法实效的基础上,狠抓法规实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大宣传理念。法规通过后,依托漯河日报、漯河广播电视台、漯河人大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采取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专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执法人员素质教育,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执法实效;强化执法监督。定期开展地方法规执法检查,推动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做好法规清理工作。根据需要及时清理现行法规,使法规更加完善,保证上下位阶法之间的协调一致。

  制定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时,针对人民群众提出的“上学难”“入园贵”“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进行创新性规定,尤其是对住宅建设项目配建移交幼儿园作了专章规定,为破解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该条例实施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6所、中小学校114所,新增加学位100350个。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时,注重换位思考,认真吸纳人民群众意见,积极回应他们关切,平衡了各方利益,社会反映良好,执行效果较好。

  自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开门立法,注重汇聚民智、民力、民心,不断拓展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形式和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已制定出台13部地方性法规、修改完善3部,为漯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