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文峰区人大:深化“0372”人大工作品牌建设 唱响基层民主“好声音”

时间:2023-08-22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王云然)为高效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人大常委会靶向施力,深化“0372”人大工作品牌建设,积极拓宽代表履职路径,将零距离服务群众机制、三级代表履职体系与多领域品牌建设等工作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基层人大工作广度与深度,在基层站点实现365天全年无休的为民服务。

  手指动一动 民意汇上来

  “竹竿巷附近停车位太少,孩子工作一天回家经常找不到车位。”

  一大早,区人大代表魏青就在梳理“代表直通车”小程序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再将问题逐一分类交办给相关单位,并同步将处理意见推送给街道人大工委后台终端。

  “目前社区已在西营坑、竹竿巷周围规划了40多个停车位,相关情况您登陆小程序就能看到问题反馈。”魏青在收到社区处理意见后第一时间与群众沟通交流、邀请群众评价反馈。

图片1

  这是文峰区“代表直通车,有事您找我”微信小程序日常性的工作流程,群众动一动手指,就能通过小程序实时反映问题,代表通过“线上工作间”,就能实现收件、转发、督办、反馈链条式处理。将原来分散、碎片化的群众诉求,在线整合“打包”,每一条建议、每一个问题的内容和数据做到“来可溯源、转有反馈、了有评价”。目前,小程序后台平均每天有60多名人大代表在线“值班”,代表联系群众实现“收集民意全方位、服务群众全天候”。

  奔着问题去 议出办法来

  艳阳下,小院里,大寺前社区正在议事小院里组织人大代表、社区群众十余人围桌而坐,就进一步推动社区发展各抒己见。“我这次向小院议事会提交一个议题”,大寺前社区居民代表张爱花说,“邻居刘大爷身体不好,希望社区统一安装具有标志性的爱心窗帘,让他每天早上的时候把窗帘支起来,晚上的时候再放下来,这样方便知道他的安全状况,我们就放心了!”参会代表收集到群众意见后,将议事报告上报街道人大工委,社区协调辖区人大代表和社会力量,开展了“橙心诚意”爱心窗帘助老活动,48小时就为辖区内70岁以上独居老人全部统一安装了颜色较为醒目的橙色窗帘。“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让志愿者知道我很好。”81岁的刘大爷激动的说,“每天都有人惦记着,我感觉很温暖。”

图片2

  围院环坐,一场倾谈,这场“小院议事会”是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创建的民意表达新形式。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单位负责人、社区代表面对面交流,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代表上心办,群众更乐意吐露心声,更真实表达想法,更高效对接群众诉求。

  代表到网格 力量聚起来

  西大街街道辖区内共有16位区人大代表,全部分组驻岗大寺前社区代表联络站;社区共7名街道议事代表,分别驻点参与小院议事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独特称呼:“小巷管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区人大代表曲存香;“爱心队长”——企业届人大代表裴志斌;“贴心棉袄”——街道议事代表王伟霞;他们又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网格代表”。这是文峰区各级人大代表下沉网格为民尽责的一个缩影。

图片3

  “要让‘会议代表’真正成为‘民意代表’!”去年以来,文峰区人大常委会首先在大寺前社区试行代表网格化履职。每个网格按照“1+3+N”管理模式,1名人大代表或议事代表结对1名社区干部,同时配备1名街道干部和1名社区民警,每个网格吸收区域范围内专家人才、社区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代表服务团队。把“坐等式”接待转换为“上门式”联系,创新了代表调研和履职方式,也为基层人大工作、市域治理能力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人大代表的‘履职行囊’里,饱含着百姓的殷殷期盼,也承载着人民的幸福安康。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听民之所呼、行民之所盼,拓宽民意表达渠道,让民情反映更有深度、民智汇聚更有广度、民生改善更有力度。”谈及未来人大工作,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军信心满满。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