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人大:基层民主实践让老百姓“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时间:2023-08-18  来源:中国人大网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时强调,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指出老百姓“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认为苏州“值得看”,这让苏州全市三级人大和五级人大代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担当作为,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苏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苏州样板的实施意见》,锚定“到2026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苏州样板基本展现”的目标任务,把年度工作与本届人大五年工作规划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四敢”要求,扛起使命担当,积极履职尽责,打造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想群众之所想 菜场改造成市集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在于“一切为了人民”,苏州市姑苏区双塔市集的改造运营过程,就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和充分诠释。

  1997年4月,最早的双塔菜场建成开放,二、三层是居民楼,一层是配套建设的菜市场。周围居民说,老菜场虽经过多次整治,效果却总是难以令人满意。居民的诉求通过人大代表反映到了姑苏区政府,在人大代表的推动和区政府的主导下,双塔市集的改造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2019年4月,双塔市集的改造开始规划,8月落地建设,当年12月正式建成开放。

  如今的双塔市集,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映现着苏州的古貌今风:沿街而立的店铺里,“能饮一杯无”的牌匾旁,摆放着粉色的白桃酒、橘色的梅子酒、奶白色的米酒,氤氲着咖啡与奶茶的香味……改造后的双塔市集格外浪漫,不仅可以买菜,还可以买各种小吃、看书、喝咖啡。踏进这个天堂般的市集,仿佛一只脚踏进了文艺浪漫的当下,另一只脚穿越回了古典雅致的苏州。

  “自从我家楼下老菜场更新改造后,我们生活得更舒适了。”住在双塔市集楼上的居民王老伯开心地说。双塔菜场更新改造成为双塔市集,王老伯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你看屋檐下的这排百叶装置,里面是空调外机。”王老伯记得,在双塔市集改造过程中,二楼三楼的居民围绕空调安装没少提意见。

  改造启动之前,人大代表收集居民意见,帮着做沟通工作。“社区召开座谈会,从晚上9点开到凌晨3点,社区工作人员、菜场运营方、居民代表面对面协商。”王老伯说,“最后决定增设支架,将原本紧挨着居民楼外墙的所有空调外机架空放置并安装隔音外罩。同时将其中7台移到远离居民的屋檐下方,空调错时启动,尽量降低影响。”

  “改造过程广泛让群众参与,并注重听取周边居民意见。我们规定生鲜区摊位租金价格与改造前保持不变,不增加经营户经营成本。”双塔市集运营方、苏州名城汇邻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营运部经理潘祝江介绍。

  2021年初,姑苏区出台农贸市场“平价菜摊”考核奖励办法,对平价菜给予专项补贴。“不只是菜价惠民,市集入口处几家位置好的商铺,我们设计装修了经营五金百货、提供‘小修小补’服务的几家小店,增添‘人间烟火气’,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潘祝江说。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双塔市集的更新升级,只是苏州城市有机活化更新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大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之风,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求真唯实,创新调研方式、丰富调研内容、提升调研实效,以调查研究“软实力”不断夯实新时代人大工作“硬支撑”。

  在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自2019年启动老菜场改造民心工程以来,到2023年初,苏州全市427家老菜场中的280家已经完成更新,剩余的菜场按照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农改超一批、新建一批、转向一批“五个一批”系统工程的要求,陆续排入了改造提升计划。

  发展基层民主 倾听里弄民声

  今年,研究制定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被列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年度改革创新项目。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抓住示范基地建设这一引擎,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众多示范基地引领打造全市样板群。

  在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调研中,各县级市和区以及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的同志纷纷表示希望市级层面出台指导意见,通过由“实践基地”向“示范基地”升级,进一步增强示范影响力,全面提升全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水平。在扎实调研并反复研究讨论后,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着眼规范与指引,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试行)》,及时回应基层关切,引领带动、推动提升全市基层实践,高质量完成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苏州样板的目标任务。

  当前,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正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拓展路径和平台,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建设,各地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苏州市各级人大围绕市委“全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苏州样板”的部署要求,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发展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构筑规范化参与平台方面,依托全市1021个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站)以及配套的网络平台,推动代表之家提档升级,促进各级人大代表进家进站进点,为代表履职搭建了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覆盖城乡的重要平台。

  8月3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举办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为张家港市塘桥镇人大代表履职中心等30家单位授牌。2022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批8家“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苏州样板‘民生·民声’工作站”在姑苏区授牌。今年上半年,又有数个实践基地在吴中区等地授牌,助力拓展人民群众表达意见、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太仓市组建6个代表专业小组提升履职质量,昆山市创新开展“代表之约”活动,相城区深化“代表进网格”工作,姑苏区推出“一二三四五”代表网格工作法,吴中区建立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虎丘区推进功能片区人大工作创新,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急群众之所急 代表履职线上线下全覆盖

  “目前垃圾房开放时间短,能不能更进一步优化投放时间?”“垃圾分类房建成挺久了,希望可以定期对垃圾分类房做好功能维护。”……近日,在姑苏区桃花坞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完善辖区内的民生工作。这是姑苏区人大代表参加“今天我在岗——人大代表社区周周行”活动中的一幕。作为苏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的缩影,这处位于历史文化片区内的代表之家让人感受到基层民主实践的勃勃生机。

  在桃花坞人大代表之家,大厅中的电子屏幕上可以直观再现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的基本情况、履职信息、履职积分。“我选出来的代表提了什么建议,反映了什么民情民意,参加了什么代表活动,履职积分和排名都看得清清楚楚,很方便很直观。”居民王阿姨表示。

  “我把问题反映给人大代表,没想到很快就解决了。”金阊街道阊门社区居民刘先生感慨道。刘先生反映的梵门桥公共过道属于无物业老旧小区,同时也是周边数十户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该过道因年久失修,存在瓦片掉落伤人的风险。但因为产权不明等原因,无法落实维修资金,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接待刘先生的区人大代表,第一时间把群众诉求传递给社区联动工作站,工作站启用民生小事专项经费,组织专业施工队对公共过道进行了修复。

  “扫一扫‘码上通’二维码,民情民意、相关答复情况都可以在上面直接查到,这个做法真灵。”姑苏区苏锦街道的王阿姨对姑苏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的高效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姑苏区人大常委会打造“代表进网格民意码上通”品牌,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开通了民意“直通车”板块,群众通过显示屏手写板,可选择辖区任一街道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反映问题。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姑苏区人大常委会还设计了民情民意手机二维码,在人大代表之家、社区工作站或群众办事较为集中的地方,群众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全天候向代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并及时掌握办理进度,真正实现了“民意码上通”。

  千年古城是苏州的瑰宝,在彰显厚重文化底蕴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民生实事问题,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健全人大工作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近年来,苏州市各级人大创新开展活动,组织代表走进基层,深入社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和群众坐在一起,共话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一件件“民生微实事”正在撬动“百姓大民生”。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