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大:以主题教育之笔写好民生答卷

时间:2023-08-09  来源:人民代表报

  赣江潮涌,千帆竞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江西扎实推进、深入开展。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五个目标任务之一进行了强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始终践行为人民代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履职的人大工作初心,持续关注民生改善,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努力推进民生问题解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以人民为中心

  看立法中的民生考量

  江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全省100个县(市、区)中,革命老区有85个。今年5月,江西省出台《江西省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7月1日起施行,为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注入“法治力量”。

  怎么立?

  立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起草阶段,大量的实践基础、调研论证、经验共识为条例起草搭桥铺路。

  人大主导立法并不意味着人大在立法过程中“唱独角戏”。在起草过程中,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鼓励把重大利益调整问题和法律关系问题尽早地全面暴露出来,不怕红脸,不怕争论,通过充分的碰撞、交流和研讨,逐步找到思想共同点和利益交集点。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民意直通车”,开门立法的做法贯穿条例制定始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及时将这部条例草案发送基层立法联系点,并通过专家论证会、部门协调会、立法商议会、立法座谈会、网络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部门以及有关专家、人大代表、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有了便捷的直通渠道,不少“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被充分吸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切实体现。

  在审议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真梳理江西省革命老区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借鉴兄弟省份的立法经验,把党的政策主张、政府治理需求、群众利益维护贯通起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永亮介绍说:“条例进入二审后,还根据各方意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等重点难点问题,与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多轮沟通。在依法立法的前提下,补充、细化、明确了一些实质性条款。”

  立什么?

  在立法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革命老区财力有限,资金缺口较大。

  条例围绕普遍问题,突出“可操作性”,明确省人民政府、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财政稳定投入机制,统筹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加强对革命老区的支持;政府性投资基金以及有关子基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革命老区符合条件的项目。

  江西省人大财经委委员、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蒋金法印象颇深的是,条例将基本公共服务单列一章,“结合我省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现状,公共服务部分通过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提升我省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好满足老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是基于对“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民生考量,条例还对革命老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完善、革命老区社会保障体系作出规定,确保各个环节都体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用法治勾勒民生愿景。

  聚焦痛点难点

  看监督中的民生力度

  千百年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润泽了广袤肥沃的赣北大地,锻造了博大精深的赣鄱文化,哺育了一代代赣鄱儿女。今年6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治理”主题启动了环保赣江行活动。

  旌旗猎猎,号角声声。从时间线看,环保赣江行活动在确保“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上动了真格:6月至8月,组成暗访小组对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治理情况开展全面暗访调研;9月,前往有关设区的市开展重点检查;10月,研究形成环保赣江行活动情况报告(讨论稿),制作形成暗访专题片;11月,召开活动发现问题交办会,通报有关问题并播放暗访专题片,省直有关部门、相关设区的市分别认领任务……一场又一场环保攻坚战即将在江西省全面打响。

  以监督推动立法,在调研中精准辨析立法要求,在立法中深度契入监督因子,通过“小切口”专门立法保障“治磷”,制定《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为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助推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又一有力举措。

  专门就一个湖泊的总磷污染防治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在我国尚属首次。“督促条例起草部门认真做好立法调研、修改、论证、审议等工作,该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出炉,各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江西省人大环资委工作人员介绍,省司法厅正在对条例草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并修改完善,拟于8月底前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控制和削减鄱阳湖总磷,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从立法层面来推动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坚持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明确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的各方责任,着重规定对农业面源、生活源、工业源、移动源等进行污染防治。

  不但有法有规,同时还开展“联动式”专题调研协同“减磷”。

  “调研报告深不深入,有没有用,是方法问题,更是作风问题。”研读文件资料100余万字,先后到九江、赣州、吉安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近10场,在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开展“进站听民声”活动,依托“赣服通”人大生态环境监督服务专区全天候、全方位广泛征集问题线索……“交换、比较、反复”,调研组多方发力,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与即将形成的调研报告中的观点、数据、案例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改进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推动解决问题,让监督工作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更有效率。这背后,不仅是关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与民心相通、民生相连的热点难点,也留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走过的坚实足迹。

  倾听群众呼声

  看帮扶中的民生情怀

  一栋栋独具庐陵特色的乡村民居在草木葱茏的田野边、山林间次第显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吉安县登龙乡庙前村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点,这里的发展一直牵动着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联络站里,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和群众面对面话家常、谈民生;走基层时,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及时搜集民情民意,记录基层心声……

  “村民产业发展意识相对较低,关注点集中在水稻种植、油茶种植、禽畜养殖等附加值不高的传统产业,对市场经济概念缺乏认知。”

  “庙前村委8个自然村还有6个未改造提升,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说难点、提意见,来自基层代表和当地群众的声音不断转化为笔记本上的字字句句。

  “关于村庄亮化工程,太阳能路灯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安装到位,相关项目资金统筹在今年的村庄整治提前实施点中。”

  “关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请县直有关部门立即研究完善相关产业奖补政策,做好惠农信贷、惠农保险服务,适当倾斜庙前村蛋鸡养殖项目。”

  一项项民生实事,能当场解决的便当场解决。

  “针对光伏建设问题,我们将协调吉安县建设全县包括庙前村在内所有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光伏电站项目。”

  “针对农业灌溉用水问题,我们将协调县水利局将(庙前水)工程列入吉安县300亩以上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同时,协助当地向省水利厅争取(庙前水)山洪沟综合治理项目。”

  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解决方案。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以务实举措解决难题,在“办实事”的同时把“事办实”,将“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让主题教育“落地生花”,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