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问民声 探寻振兴新路径 答民生 描绘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3-07-28  来源:河南法制报

微信图片_20230728075420

  阅读提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开展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专题询问,进行满意度测评。

  此次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8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一位省人大代表,先后围绕我省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询问,省人民政府以及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等8个部门和单位的相关同志认真作答。

  深入调研摸民情 做好“问”前工作

  今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亚,副主任何金平、李公乐,分别带领省人大农委负责同志、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负责同志赴部分省辖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省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据了解,自“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各级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彰显。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7元,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的3.7%,高于全国的6.35%。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聚焦民愿出良策 回应“答”出办法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占营: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省委要求,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一法一条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直接反馈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尚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我省抓好粮食安全头等大事,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稳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协同推进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二是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特优产业,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抓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用好科技这一利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四是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五是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六是抓好乡村现代治理水平提升,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

  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晓光:

  我省如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确保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直接反馈

  省教育厅厅长毛杰:

  近年来,省教育厅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15.23万人,其中乡村教师83.04万人,占72.06%。

  省教育厅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倾斜。加强省级统筹,对教职工编制不足的省辖市和县(市、区),压缩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保障乡村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引导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持续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聚焦短板弱项,健全教师培养补充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波:

  我省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方面有哪些部署措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又是如何部署推进的?

  直接反馈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

  我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狠抓惠农政策落实,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我省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61亿亩以上,产量连续6年超1300亿斤,小麦面积、总产稳居全国第一。在今夏小麦成熟期遭遇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全省夏粮产量仍达710亿斤。

  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6%,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5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在示范引领与分类整治上,我省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为引领,编制“多规合一”村庄实用性规划,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坚持分别推动打造美丽宜居村、环境示范村和整治达标村,持续推进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郁林英:

  我省是如何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

  直接反馈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健:

  近年来,我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特别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抓好“五化一平台”。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化,加快构建全域覆盖、便捷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多元化乡村经济。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平台载体改革创新,支持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提供稳健多元的资金保障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晨:

  当前我省支持乡村振兴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有哪些,效果如何?

  直接反馈

  省财政厅厅长赵庆业:

  我省是农业大省,单靠财政资金远远无法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通过调动更多社会资本积极性,共同支持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截至6月,我省共设立22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累计到位规模859.13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项目1009个、543.28亿元。

  在22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中,围绕省委省政府支持的农业重点领域和产业,设立了5只涉农类基金,分别是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河南省粮油深加工企业扶持基金、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河南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5只基金累计到位资金62.8亿元,投资项目171个、投资金额达49.4亿元,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省级政府投资基金运营效率,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为我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加稳健多元的资金保障。

  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袁建生:

  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在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收难题?

  直接反馈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昆锋:

  我省人社部门在转移就业、返乡创业、技能培训和精准帮扶上下功夫,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人口就业致富。

  通过开展“春风行动”“1+6省际劳务协作联盟”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截至6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75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70%以上;开展培训20.88万人、辅导40.78万人,发放贷款266.26亿元;全省脱贫人口实现就业228.57万人。

  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仍存在短板,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减少,岗位需求萎缩;部分企业提高招工门槛,大龄农民工求职难、就业稳定性差等。

  为此,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将持续推动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专项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深化省际劳务协作,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激活交旅深入融合潜能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袁慧娟:

  我省是如何推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

  直接反馈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建立:

  全省交通系统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旅游路,助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落地。例,南阳丹江口环湖公路被誉为“最美环湖路”;安阳市林(州)石(板岩)公路、平顶山市鲁山县的环湖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交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有基础、有优势、有实践。

  我们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工作路径,紧抓高速公路“13445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农村公路“提档提质”工程建设,集中优势力量,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构建覆盖全省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实施省级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持续提升景区连接道路等级和服务水平,到“十四五”末,实现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高速公路全覆盖、二级公路基本连通。截至6月,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825.2亿元,全面实现了“双过半”。

  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直面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曹永彬: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直接反馈 

  省民政厅厅长余广庆:

  近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建设三年行动和养老机构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医疗康复“五大工程”。截至2022年,全省157个县(市、区)全部建有至少一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为主的县级养老机构;1859所乡镇敬老院全部进行改造提升,22项建设服务指标全部达标,入住老年人8万余人;建成一万余个可提供日间照料的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县、乡、村三级养老设施基本全覆盖。

  此外,各地还引入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养老企业,参与乡镇敬老院运营管理,在做好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将多余床位向社会上有需求的老人开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兜底线、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直面问题

  省人大代表黄成植:

  省乡村振兴局监测和帮扶易返贫致贫人口情况怎么样?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监测帮扶实效,确保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直接反馈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保仓:

  我省有效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作用,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巩固提升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水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在政策保障上,省乡村振兴局将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把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提升兜底保障水平。

  在产业培育上,省乡村振兴局将深入实施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行动,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思路,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开展消费帮扶专项行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跟踪监督促推动 做好“问”后文章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更重要的是做好“问”后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在专题询问结束后,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尚进作表态发言,随后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

  下一步,省人大农委将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这次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经主任会议同意后,转交省政府研究处理。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以这次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一法一条例”,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职责,聚焦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的有关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抓好整改落实。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发展的巨大潜力。省人大常委会搭建了各部门各单位凝聚共识、合力攻坚的平台,增进了人大、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力量。(河南法制报记者 林栋/文 通讯员 贺志泉/图)

【投稿方式】

邮箱:hnfzbhnrd@126.com

电话:18638689820


编辑: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