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偃师区人大:视察乡村振兴“偃师做法”

时间:2023-07-27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张锦梅 王东伟)为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带动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日,洛阳市偃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采用“学习+观摩+调研”的创新方式视察乡村振兴工作。

  认真履职尽责,观摩学习促提升——

  人大代表一行先到洛宁县认真学习观摩,实地感受兄弟县区乡村振兴民宿、特色水果等方面发展的动力活力,学习借鉴当地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提供方式方法,助推偃师区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午在本区活动中,代表们在邙岭镇兰庄村、首阳山街道鹿峰村、翟镇镇甄庄村、大口镇引礼寨村等地实地察看了黄杨产业、文旅产业发展及农民画创作基地、乡村民宿建设等情况,进行实地观摩,听取镇、村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对产业规划、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目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代表们边走边看,边问边议,通过“走、看、听、评”,在观摩、视察中学习先进,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交流中启发思路。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红伟说:“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本区的特色产业,如‘中国黄杨之乡’的品牌优势,推动黄杨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要充分保护好和利用好鹿峰村独特的生态资源,加快民宿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推动甄庄农民画与产业振兴有机结合,实现文旅融合、产业运营,确保农民画产业促群众增收、创造更大效益。要结合村庄自身特点和群众所思所盼,加强相关政策研究,鼓励支持更多乡贤、优质运营商投身乡村振兴,为再创偃师新辉煌注入更多活力。”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

  视察中,详细了解目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后,樊红伟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而且要特别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成就显著,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到注重家教家风建设,从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到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从开展乡村阅读推广,到打造民宿,这些举措既为丰富乡村文体活动、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又让人们见证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厚潜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奋斗,已经找到了偃师区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和新模式。一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一个乡村振兴达标村建设。乡村产业谋划比较到位,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乡村治理抓出了特色,乡村振兴精品村的打造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杜绝大拆大建,提倡有效整治,要体现“乡愁”、下功夫进行产业培育让村庄“活”起来,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

  视察结束后,代表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收获颇丰。视察工作只是人大工作的一部分,下一步要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着力把人大各项代表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为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蓄势聚能,也为偃师各方面工作助力。

  探索“五大振兴”偃师做法,推动乡村振兴百花齐放——

  为什么要抓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工作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这是我们要视察的任务和使命。

  抓好“三农”工作,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是我们再创偃师新辉煌的迫切需要;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我们有坚实基础和比较优势。

  偃师始终把农业农村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品村的打造,探索出“五大振兴”的偃师做法。

  乡村振兴,推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产业。“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因地制宜打造苹果村、木耳乡等特色村镇。“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产业振兴最大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两大问题:就业和收入。市委也将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摆在乡村振兴工作的突出位置。一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要结合黄杨、小麦良种、鲜食葡萄、优质果蔬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二要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要立足偃师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的历史遗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等,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尤其是要围绕“南部山水游、中部文化游、北部民宿游”三条文旅产业发展带,科学规划偃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三要吸引乡贤返乡创业。要积极借鉴学习外地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乡贤返乡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向在外乡贤传递积极信号,吸引他们返乡创业。要加大服务和支持力度,在提供土地、服务手续办理方面,给予乡贤实实在在的支持。

  乡村振兴,推动人才振兴。人才是最宝贵资源。主要做好三件事:一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以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问题,提升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能支撑。如翟镇围绕针织、山化围绕制鞋、邙岭围绕黄杨种植、缑氏围绕葡萄种植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升群众专业技能、提高收入水平、二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三农”队伍。要培育乡土人才,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要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发展回归经济,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三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实现人才集聚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乡村振兴,推动文化振兴。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真正爱国爱党、向德向善、孝老爱老、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二要开展好文化惠民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广场演出、农民体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种好自己的“文化庄稼”。积极推动文化下乡,不断推出乡村振兴主题文化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区融媒体中心作用,用好传播优势,弘扬乡村振兴新成就。扎实开展送戏、送医、送教下乡等活动,着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三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规范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引导农村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各级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树立良好榜样。四要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遵循“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建设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党群服务中心、乡里中心为载体,整合日间照料、托幼、技能培训、文明实践、便民服务、卫生健康、超市和电商物流网点等基本功能,着力构建“7+N”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振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一要坚持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抓紧抓牢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廊道绿化、庭院美化等工作。二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供水、电网、道路、供气、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管护运营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快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

  乡村振兴,推动组织振。一要建强基层党组织。以“五星支部”为统领,聚焦政治引领,打造“党建品牌”。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党员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要积极发挥在服务群众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表率作用,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各级领导干部绝对不允许插手工程建设,各职能部门要同步跟进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监督,确保不发生腐败问题。三要强化乡村治理。要以此次“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为契机,真正把各种矛盾解决到位。要深化“三零”创建,全力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各镇(街道)要扎实做好风险排查、隐患消除工作;常态化开展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排查化解处置,确保全区大局长久稳定,不断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推动集镇建。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集镇整体面貌的提升改造;二是大型超市、集市的建设;三是提升集镇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合理流动,降低农村土地供养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通过此次视察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代表们的履职热情,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地理优势,积极思考未来发展思路,助推偃师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