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奉化区人大:“共享法庭”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

时间:2023-07-20  来源:人民代表报

  “多点这样的专业解释,支持!”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市民王先生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在人大代表严佳和法官竺晴照的调解下,顺利解决了与宁波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责任认定纠纷。王先生连连为“共享法庭”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点赞。

  短短一年时间,建在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的这座“解纷站”,依靠14名人大代表、22名居民议事会成员和4名法官化解了82件矛盾纠纷。这座“解纷站”就是方桥街道人大工委主动探寻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与司法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结合点,联合奉化法院方桥法庭打造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有效激发站庭融合助力基层治理的“化学反应”,为“人大代表联络站+”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开辟新路径。

  “服务中心+助推治理”  共建良好局面

  “马书记、王庭长,还得麻烦你们帮忙与村民作解释,特别是农房买卖相关的政策……”在禾家桥村征迁工作中,一起农村房屋买卖导致拆迁利益分配产生纠纷的问题,引起了区人大代表、双马村党支部书记马华龙和奉化法院方桥法庭庭长王佩岚的关注。他们协调矛盾双方在联络站内沟通协商,寻求令双方都满意且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促成矛盾化解。

  “‘共享法庭’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模式,确实给群众化解矛盾提供了足够的便利,也给调解工作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指导。”马华龙在调解结束后表示,依托法官专业知识,由人大代表和法官靠前接待群众,能够更加及时地协调处理拆迁过程中群众的各类问题。

  “‘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开启了诉前解纷事后监督一体共建新模式,既推进人大代表和群众更好地参与司法活动,又推动法院更加主动、更加直接地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方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欧锡娟表示,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共享法庭”是赋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两者的结合有助于使人大力量和司法力量提前融入群众小事、难事,最终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助推基层治理高效化、法治化。

  “线上调解+线下延伸”  共拓履职渠道

  近期,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合“巡回法庭”走进方桥街道儒江村,在村民家门口公开审理一起农村房屋买卖纠纷案,给当地村民和儒江拆迁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法治课。

  “以前村里的一些家长里短、矛盾纠纷都找我们村干部调解,但是我们法律专业知识欠缺,有时候实在影响纠纷解决的效率。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了专业指导,遇到无法化解的矛盾,我们就来人大代表联络站找代表、找法官调解。”儒江村党支部书记邬亦勇感慨地说。

  除了将线下解纷服务触角延伸至村里,方桥街道还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法院系统,打造“线上联络站+共享法庭”集成移动微法院,通过“一屏一线一终端”将司法资源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充实移动微法院在线专家库,充分发挥20余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优秀法官律师等力量,按照行政争议、婚姻家庭、合同、侵权、劳动争议等纠纷类型划分成5个专业团队,为群众提供专业司法服务。针对纠纷难点、堵点开展代表寻诊、专家问诊、合力会诊,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这种“线上调解+线下延伸”的多元解纷模式,不但扩大了人大代表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多元设点+多方合力”  共解百姓烦忧

  “太感谢‘解纷站’了,要不是他们,我没这么快拿到钱,可能还要起诉。”驾驶员曾某说道。今年6月初,市农副物流中心内蔬菜批发交易市场626摊位经营户陈某以种种理由拒绝结算、支付供货车驾驶员曾某的运输服务费用,双方产生纠纷。农副公司专职调解员联系人大代表联络站请求协助。人大代表和法官对案件进行梳理分析,明确矛盾纠纷的焦点为运输费用确认和结算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交由调解员加以引导。最终,陈某表示愿意支付曾某运输服务费用,并达成调解协议。

  方桥街道人大工委、方桥法庭和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联合在市场内推行“一站式”解纷,实现走访排查解民忧、高效化解纾民困、多员联动暖民心。今年以来,“解纷站”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起。

  据悉,方桥街道人大工委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综治中心等多种社会资源,在农副物流中心、拆迁指挥部等地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解纷站,联合构建起发现问题、反馈民意、解决问题、民主监督的解决纠纷闭环。同时,将代表的“群众优势”和法官的“专业优势”注入矛盾化解合力中,不断提高解纷效率,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目前,方桥街道已设立29个“解纷站”,形成了覆盖全街道的纠纷化解网络。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