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人大:助推诉源治理 让法治温度可见可感

时间:2023-07-18  来源:宜昌人大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实践。

  近年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推动全市人民法庭建设大提升,支持基层法庭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抓前端治未病”作用,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发挥扎根基层天然优势,实行“人大代表+人民法官”联动解纷模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出了人大助推诉源治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宜昌实践。

  人大监督 推动全市法庭建设

  白洋工业园,国土面积15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万人,邦普、宜化、人福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入驻,累计落户项目71个,落地资金超千亿,是宜昌高新区空间最大的园区,宜昌东部未来城核心区,承担着宜昌强产兴城的光荣使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矛盾纠纷涌入司法渠道,诉讼案件总量逐年上升,每年受理案件300余件。然而,白洋人民法庭长期未建设业务用房,只能借用三峡坝区法院办案,两地相距50多公里,导致群众诉讼困难,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今年4月,占地332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8平方米的白洋人民法庭在正式投入使用,极大满足了白洋工业园人民群众对司法诉讼的需求。

  白洋人民法庭不是独例。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人民法庭处在化解矛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线,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数人民法庭审判案件处于高位运行,人民法庭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市40个人民法庭中共17个新建和维修项目,仅2个人民法庭的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基础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布局优化任重道远。

  为响应司法为民的人民呼声和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2022年,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将人民法庭建设情况纳入重点监督议题,先后7次专题调研和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人民法庭活动,在市七届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全市人民法庭建设情况的报告,并清单式将审议意见交给市中院办理,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开展满意度测评,监督市中院对关于人民法庭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检验全市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新成绩。

  在市人大强力指导推动下,2022年以来,全市投入资金7544万元,完成2个人民法庭的新建工程、8个人民法庭的维修改造,其余新建、维修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累计设立51个巡回审判点、40个法官工作室(站),人民法庭司法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实现了司法服务全域覆盖。

  人大代表+人民法官 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宜昌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优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2022年至今,组织开展“三在三争”活动,号召各级人大代表在本职岗位一线,争做建功立业的表率。处于一线的人大代表联合人民法官,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推动情理法相融,优化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加强诉源治理,为群众解“法结”化“心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2023年4月7日,兴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人大代表+人民法官”工作模式启动仪式,“‘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队”正式挂牌授旗。“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队由兴山县法院法官和人大代表组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法律智囊团”,平时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点、人民法庭等平台,深入群众开展诉前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着力化解群众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矛盾纠纷。仅1个月时间,“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队调解矛盾纠纷35起,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目前,兴山县全县99个基层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与代表联络家站点形成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群众既可以通过手机在线申请调解,也可以就近选择人大代表家站点“面对面”解决问题,搭建起基层群众诉讼服务“快车道”、“连心桥”。

  五峰自治县渔洋关镇第五、六、七届镇大代表宫自信,自牵头成立“自信调解室”以来,坚持“搭梯子、递凳子、开药方、解心结”的理念,面对来访群众,本着“主动、热情、积极”的态度,与当地人民法官一道,成功调处案件1700余起,整理具备司法效力的调解书146卷,成功调解案件最大标的额达4900万元。

  生态九畹,丝绵之乡。秭归县九畹溪镇一直流传并续写着“法韵茶农心”的故事。2022年5月,九畹溪镇槐树坪因土地流转和劳务纠纷,案涉80余户农民的权益,九畹溪人民法庭邀请市人大代表、九畹溪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万祥,县人大代表张胜,镇人大代表王国塘参与调解。法官+代表双向发力,法官从法理的角度出发,向当事人晓以利弊,人大代表们也纷纷发挥群众优势,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方式让农户吃下定“薪”丸。

  “花式”普法 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

  为进一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丰富群众学法用法新渠道,提升群众学法用法水平,创新诉源治理新机制,今年以来,宜昌市各级人大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自身法律专长,与老百姓面对面、点对点进行普法宣传,延伸法治宣传、法治服务的触角,引导身边群众用法、守法、护法,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远安县人大代表、嫘祖镇金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董玉军,他和嫘祖人民法庭庭长刘杨一样,关心着村里老百姓的学法守法问题,可是村里的老百姓也不愿意去听他们觉得枯燥无味的讲座,两人商量着怎么才能让他们愿意学法、高兴学法呢?

  于是,4月10日晚,一场别出心裁的法治夜校在美丽乡村拉开帷幕。金桥村村委会的乡村舞台下,村民与法官们坐在一起观看法治表演,乡村民乐、法言法语、皮影表演,奏响了乡村法治的小夜曲。“普法问答”环节,人大代表、法官与村民进了互动提问,对积极参与答题的多名群众给予小礼品奖励,掀起了一阵学法“抢答潮”。

  宜昌市人大代表,当阳市玉泉街道三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刘厚林,结合“八五”普法、“法律明白人培训”、“送法下乡”等活动,通过党员大会、户主会、湾子屋场会、“板凳课堂”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基层依法治理能力。过去,三桥村一村民发生交通事故致高位截瘫,因不懂法致使赔偿款迟迟不能到位。刘厚林第一时间上门普法,组织村法律明白人为他维权,现该村民已获得120余万元赔偿款。身边的事例,是对村民学法、守法、依法维权最生动、更现实的教育。仅2023年上半年,刘厚林共组织召开法治建设专题会议6次,开展法治文化文艺宣传活动2次,邀请法律顾问到村开展法治教育授课2次。自2023年以来,当阳市玉泉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组织18名人大代表开展《宜昌市养犬管理条例》普法宣传20场次,惠及村民2000余人。

  人大代表的“根”深扎人民。今年以来,点军区人大代表在开展“人大代表在身边”走访活动中,发现大多数群众对之前的普法工作不认可,听专业的法律辅导报告,对法律条款感觉晦涩,难于入耳,听不进去;对发放的法律宣传手册只做闲暇浏览,难于入心;观看法治文艺表演,图个热闹,难于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最需求的普法方式是有人能帮助他解答实际问题。针对这一新要求,由点军区人大统一组织,实行人大代表收集法律咨询问题替百姓“点单”,请法律专家现场“送法”解答问题并进行普法宣传。“点单送法”活动从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到目前已开展6场,因普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很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欢迎。

  在西陵区、伍家岗区,各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内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大代表开展“代表送法进社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敲门送法”“普法进村组”“法律咨询进楼宇”等活动,通过文艺汇演、以案释法、现场答疑解惑,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增强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权的意识。

  一个个深深扎根宜昌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的普法实践,让“法”触手可及,法治温度可见可感,提升群众“见法率”,让基层群众“轻松学法、心中有法”,以把矛盾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诉前,描绘出一幅幅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