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人大: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愚公答卷” 让人大履职行权载满民意民智
时间:2023-07-04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发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注重发挥党的领导主心骨“作用”、人大制度“主渠道”作用、联络站“主平台”作用和人大代表“主力军”作用,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扎实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济源创新实践,着力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奋力书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愚公答卷”。
全方位搭建平台,民主协商听民意
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专门实施意见,依托代表联络站(点),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广泛开展人大协商,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民主协商新常态,让民主的“根系”深深地扎进基层。
打造民意“直通车”。持续强化以“家、站、点”为中心的代表履职阵地建设,实现一村(居)一代表联络站(点)全覆盖,1131名全国、省、市、镇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形成四级人大代表同声发力的组织体系。健全“周接待联系、月协商议事、年述职评议”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站(点)开展监督议题征集、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推进人大代表回选区、入社区、进站点,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依托站(点),建设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5个、市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29个,推动人大、政府业务下沉,真正让代表履职阵地成为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民主监督的重要力量。
落实“双联系”工作机制。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实现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代表,及时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推广代表“一人一码”、站点“一站一码”,大力推行“码上亮身份、码上提建议”,激活代表与群众联系的“神经末梢”,实现“好事快提、好事快办”。在全市开展“党群连心·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代表与部分选民保持固定联系,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例如,天坛街道人大工委每月15日举行“天坛夜话”活动,代表利用晚饭时间进村入户收集民意;沁园街道人大工委实行“人大代表进网格”制度,深入了解民情,帮助选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形式上更“接地气”,在成效上更暖人心。
开展“站点问政”活动。利用基层人大代表与村民代表、网格员、支村、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优势,深化拓展多方会商模式,建立起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村民(居民)代表为主体,职能部门适时参与的多元主题议事架构,努力在解决基层“小事”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广泛参与者和实践者。沁园街道人大工委推行“社区板凳议事会”,以协商民主积极探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入学难”民生难题有效解决;王屋镇人大定期开展“代表+政府面对面”问政活动,人大代表、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良性互动,促进山区交通、人居环境、城镇建设等问题改善,保障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反馈有落实”。
全链条载满民意,民主决策凝民智
充分运用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决定权,持续优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真正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
民生实事实现由民作主。自2021年起,济源在市镇两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三年来,深入开展“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全生命周期民主实践,人大代表参与项目征集、候选项目审议、票决确定、分组监督、评议等各环节、全过程,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各级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总结完善,强化项目监督,助推项目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就监督中发现的资金落实问题,专题听取市政府民生实事资金安排情况专项报告,推动“项目清单”实打实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思礼镇人大建立主席团成员、人大代表分包监督机制,定期调研项目实施情况,近年来选出的40件民生实事项目测评代表满意率都高于80%,获得群众的点赞和认可。
决定内容凸显大局大事。把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和项目决定权作为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实践的重要内容,切实找准人大依法决定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走访调研、书面征询、代表建议等方式广泛征集决定内容。近年来,先后就社会高度关注的传承愚公移山精神、营商环境、生态治理、“执行难”等问题,作出设立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济源企业家日”、太行山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等决议决定,以党心暖民心,以“民声”定“民生”,凝聚强大正能量。
决定机制体现科学民主。加快制定济源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项目的规定,健全完善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明确重大事项和项目的范围、决策程序和方法,提高重大事项决定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扩大公众参与重大事项决定制度,将公众参与纳入讨论决定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方式,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得到更全面、更均衡的表达。
全方面发挥作用,民主管理汇民力
坚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探索创新地方实践,促进民主参与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建立代表意见吸纳采用反馈机制。针对代表在联系群众过程中发现的关系民生的、共性普遍性问题及本行政区域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由镇、街道人大协助形成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由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转办交办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确定办理方案,3个月内办结并向代表反馈,推动问题解决。常委会不断建立健全“跟踪落实、结果反馈、代表评判”工作机制,健全网上交办、转办、督办、答复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共收到闭会期间代表议案建议15件,办结8件,一批涉及河道修补、道路修复、停车管理、医保报销等“民生小事”的高效办理得到代表一致认可。
依托履职平台建立评价激励机制。2022年上线智能化代表履职平台,修订代表履职管理意见,完善代表履职积分评价机制,实现代表履职档案网上网下同步存档,代表个人、两级人大随时查阅。平台上线以来,得到代表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目前已开展接待选民、监督议事、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活动156次,参与代表500余人次。常委会坚持开展代表履职情况评价,通报表扬优秀代表,激励代表真正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探索街道居民议事会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建立街道居民议事会议制度的意见》,在党委领导下民主选举产生街道居民议事代表,组成协商议事机构,并对议事内容、方式、频次等做了更细致的规定。玉泉街道人大工委先行先试,选聘46名政情民意代表,每年票选民生实事项目、听取街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对所辖站所开展工作评议,积极探索基层民主议事、民主协商新方式。
全过程“接天连地”,民主监督解民忧
把群众关切作为谋划人大监督的着眼点,把群众利益作为开展人大监督的着力点,把群众参与作为创新人大监督的着力点,持续推动监督工作“接天连地”、载满民意。
把好首道工序。确定监督议题做到聚焦群众关切,向社会公开征集年度监督议题建议,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把与人民利益最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发展、司法、教育、就业、医疗、生态等纳入监督内容和项目。2023年向社会公开征集监督议题27条,市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纳入监督计划10条。
坚持开门监督。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期间广泛召开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网上网下、站内站外梳理汇总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启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二期建设,探索建立全口径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平台,有计划地邀请代表参与预算审查,近距离接触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制定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工作办法,组建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建设人大备案审查“智库”。修订常委会工作评议办法,在调研、审议、询问、测评、整改过程中,注重人大代表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全力打造“评议+”工作机制。
开展精准监督。制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办法,进一步规范事前调研、事中监督、跟踪落实程序,探索形成“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机制,让人大监督落地有声,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大兴调研之风,聚焦全市重点、改革难点和民生热点人大工作前沿,围绕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国资盘活、行政执法改革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20项,推动解决重点难题。修订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提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围绕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如何相互贯通、相互借鉴、共同发力,围绕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经常化的理论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可借鉴、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作者: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冯正道)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