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人大:释放人大监督活力 提升人大监督质效

时间:2023-06-29  来源:人民代表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明确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哲学内涵。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实践要求,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准确把握人大各种监督形式的不同特点及内在联系,持续释放人大监督活力,为助力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强化思想引领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人大监督各方面全过程

  牢牢把握人大监督的政治性。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监督的首要政治原则,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工作要点、监督计划、审议意见、调研报告都坚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人大监督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制定《关于健全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的若干具体规定》,出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意见》,努力从政治上把握监督重点,以推动和改进工作来衡量和检验监督成效。

  汲取人大监督的精神力量。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实现监督事项清单化、具体化,在落细落实上做文章,保证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真正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全面融入市委中心工作,围绕发展大局来谋划和推进人大监督工作,锚定市委“5688”目标、“双招双引”等,及时制定落实方案,建立“九个一”推进机制,抓主抓重,及时把市委决策部署转化为人大具体行动。滁州市人大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紧扣全省“赛马”机制,瞄准 “开门红”,对政府部门2023年工作安排特别是指标体系,提出系统性意见和建议,得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要求政府落实办理。

  坚持守正创新

  构建全链条清单化闭环式人大监督体系

  年初问安排,挂图监督列清单。把体现党委意图、广泛征求民意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施工图”,于每年初量化目标任务,列出任务清单,提前下发通知,要求政府部门报送年度工作安排,由对口联系工委初审形成评估意见,经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同意后,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修改完善,杜绝“泛泛而谈”,确保政府部门在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上与政府工作报告保持一致。

  年中问进度,对标找差补短板。以人大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为抓手,会前通过专题调研、代表视察和函询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部门工作落实推进情况,结合政策调整和形势变化,共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破解难题路径,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预判,为补缺补差留足空间,全力推动市委关于经济工作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年底问结果,量化打分动真格。于每年年初制定上年度开展工作监督评议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监督对象、流程、内容和工作要求,对部门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初评,形成初评意见并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基础上,从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等6个方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省内争先进位等,对部门逐一评议打分,坚持排名次、分先后,倒逼部门改作风、强服务、重实效。

  以问题为导向

  准确把握人大监督的指向和重点

  围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跟踪监督。连续5年对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监督,助力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三大保卫战。出台扬尘污染防治、城市绿化等6部法规,依法作出促进绿色发展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两项决定,对水环境治理、滁城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进行评议,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人大贡献。

  围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创新监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开展宁滁两地人大代表跨区联合视察,配合南京市人大建立都市圈城市人大协作机制,同步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南京都市圈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的决定》,同步听取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规划和建设情况汇报,同步纳入监督重点,助力推动一体化进程。

  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打出监督“组合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找准监督方向。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三问”监督指标体系,以1号议案跟踪督办为主线,突出监督重点,选取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村庄规划、科技强农、留守儿童等开展调研,做到点面结合、质效并举。动员近万名五级人大代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综合运用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各种监督形式,形成监督合力,真正把人大监督之力落到乡村振兴各个领域。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