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人大:积极构建八个体系努力形成代表工作一体化格局

时间:2023-06-12  来源:“黑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5月29日至30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第一期)在牡丹江市委党校举行。现将哈尔滨、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做好代表工作经验做法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找准代表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坚持把规范化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抓手,构建八个体系,畅通代表工作渠道,深入挖掘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着力点、创新点,在怎么“联”上动脑筋,在怎么“动”上下功夫,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构建全市人大代表工作一体化格局。

  一、积极构建领导体系

  将全年代表工作计划和相关重要事项置于市委领导下,做到事前请示,事后汇报,每年将包括代表工作在内的常委会工作在市委常委会上做专门汇报。积极争取、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安顺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在打造“七大都市”实践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交流会,张安顺再次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准确及时体现人民意志,多层面拓宽民主民意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以全链条制度程序推进民主实践”,为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要求人大代表监督和视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七大都市”建设等重点工作,为人大代表工作赋予了时代重任。市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2022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郑大泉在对通河县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展全面、深入的考察调研后,提交的调研报告《通河之变的思考》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安顺对报告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转发至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

  二、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市人大专门委员会联系代表联络站体系

  2023年将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联系代表工作列为人大创新任务,推动市级领导联系代表常态化,拓宽市委市政府倾听民情民意、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渠道。制定并持续推进落实《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市人大代表联系制度》,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扩大人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有效参与,切实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推动常委会各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常委会领导联系人大代表联络站制度,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积极带头,以代表身份进站参加活动,调研指导工作。孙喆主任先后到道外区南马路街道、道里区抚顺街道、南岗区荣市街道、平房区友协街道、松北区松北街道、木兰县吉兴乡、香坊区建筑街道、香坊区健康路街道和南岗区保健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调研,就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办理反馈工作流程、纠治走形式、做样子、花架子现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郑大泉副主任先后到香坊区建筑街道、双城区新兴街道、松北区船口街道、巴彦县巴彦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指导,并参加中央红集团与巴彦县企业对接签约活动,为企业之间合作牵线搭桥;各位副主任、秘书长也多次深入各自联系的代表联络站进站开展活动,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提质增效。出台《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各部门对口联系人大代表联络站安排意见》,明确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办事机构、工作机构的对口人大代表联络站,切实发挥好市人大常委会对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平台,直接依托于代表,作用于群众。

  三、建立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联系体系

  建立市、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席会议体系,加强市、区县(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工作联系;建立主任会议成员包保企业制度,常委会主任孙喆等主任会议成员带头深入百威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哈尔滨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禧龙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酒店有限公司、马迭尔西餐厅、哈尔滨市博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哈尔滨滨大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伏尔加庄园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哈尔滨欣美包装容器有限公司、黑龙江釜隆瑞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衬底材料及生产装备项目、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等81家包联企业和代表所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帮助解决企业(项目)主要问题,助力高校建设与发展,促进科研院所加快发展。

  四、建立中心工作监督推进体系

  紧跟市委中心工作,围绕市委重点任务,阶段性确定监督视察主题。2022年,在全市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分成五个督查组,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深入9区24个集贸(农贸)市场点位和119个主要交通路口点位,通过明察暗访开展创城工作专项督查,认真查找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梳理出90个问题报市文明办。8月,孙喆主任带领主任会议成员组成考察组,考察松花江太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现场召开座谈会,针对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黑龙江省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时,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的整改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求。部分人大代表开展“走街串巷唠家常”活动,实地走访大街小巷,靠前监督、全程监督、跟踪监督,发现问题线索65件,推动创城督查工作常态化运行。2023年以来,已开展多项视察调研活动,如,市人大常委会就全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视察组听取了企业在复产复工和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环境方面的意见建议,孙喆主任提出要求,充分发挥人大立法、监督职能,助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营商环境,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经济整体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围绕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协调机制运行情况、共享机动车停车场运行情况、停车设施供给结构、智能停车服务建设等情况,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坚持寓监督于支持中,要从立法、监督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探索破解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推进提高全市动态交通管理水平,缓解停车难题;市人大常委会民生项目第六监督小组深入尚志市乌吉密乡和平村和平屯和九北村九北屯,视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项目进展情况,对下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五、建立代表培训体系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我市政策要求,组织代表开展培训。2022年,针对换届后代表队伍实际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好信云”会议系统举办市十六届人大代表视频学习班,举办“人大代表劳模报告会”,与深圳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合作设立“哈尔滨市人大云学堂”,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学习超市。2023年以来,按照年度制定的代表培训计划和更广更深的培训需求,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组织市人大代表培训4期,参加培训的市人大代表近千人次。其中线上2期,覆盖全部市人大代表,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教务委员会委员胡永琴,和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红光重工有限公司环缝焊接组组长周晓龙,分别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作线上专题辅导,以学习贯彻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学习体会为主要内容进行线上交流并分享代表履职经验;线下两期,分别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党性教育(延安)培训班和“履职能力提升”(深圳)培训班,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通过集中讲座和实地教学,进一步坚定了代表思想政治信念,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取得了更加深入的培训效果。

  六、建立“为代表办实事”工作体系

  定期召开常委会“为代表办实事”专题协调会。第一期协调会由常委会主任孙喆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就五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强烈困扰经营和生活的问题召开协调会,监督协调有关单位立行立改。代表提出的MOHO商业办公区域网络信号差、龙威大厦单元门前步道砖塌陷、代表股权转让纠纷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第二期代表提出的花园小学校哈西二校区北门街路命名、安装路灯及周边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泰山路道路维修、达道街中兴家园人行路地砖破损塌陷、兑现企业税收奖励资金、为南极网红街业户提供网络平台直播技术培训等问题,经过与代表和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已圆满解决。2023年以来,“为代表办实事”工作在质和量上有新的拓展,现正在推进中。

  七、建立人大代表工作联系共建体系

  一是制定出台与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工作联系制度,纵向建立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工委密切联系。2023年以来,市人大代表工委先后深入到道里、南岗、道外、五常、通河、方正等区县(市)开展走访暨征求意见,就如何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代表进得来、群众愿意来、意见兜上来、问题真解决”与联络站工作人员深入交流;组织开展各级人大代表学雷锋实践活动、纪念代表法颁布实施31周年“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等,实现市、区、县(市)代表工作多方互动,同频共振。二是出台区、县(市)人大代表工委结对共建活动方案,横向建立区、县(市)代表工委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机制。各区、县(市)人大积极探索产业联手、文化联谊、文明联创、生态联治、法治联防等方面互联互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交流借鉴彼此代表工作经验。近日,延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及各乡镇人大主席、各代表联络站负责人一行33人到香坊区对接结对共建工作,走访学习星级代表联络站经验,双方表示将共同健全工作机制,携手推进人大代表工作。

  八、建立完善代表联络站建设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市、区县(市)、街道乡镇层层指导,层层探索“代表联络站+”工作新模式。

  全市现有人大代表联络站337家,五级人大代表共一万五千余人编组进站,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2023年市委中心工作精心开展“主题突出、效果明显、特色鲜明、一站一品”的代表联络站活动,以小切口全力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道里区探索“代表联络站+四个年”模式,助推“两部六区”中心战略和“招商引资竞赛年”“项目建设落实年”“实体经济服务年”“消费复苏促进年”建设。道外区聚焦商圈发展,探索实施“代表联络站+商圈”模式。南极商圈驻站代表杨轶协调政府部门与省直播电商基地合作,为南极商户开辟网上直播提供技术培训,大力推动南极网红一条街建设,形成南极带货营销新模式。南岗区实行“两网覆盖、四方联动、五站协同”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新机制,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代表联络站+实事”模式。“两网”即网上网下同步进行,一方面建好固定代表联络站,另一方面用好网上代表联络站;“四方”指“街道社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和人大代表”,街道社区及时登门办,公共服务单位及时跟进办,政府部门工作专班合力办,人大依法监督推动办;“五站”即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民情民智的收集站,群众身边的服务站,代表履职的工作站,政策法律文化健康宣传站,基层社区治理联动站。2023年上半年共组织五级代表进站870多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92件。香坊区推出“代表联络站+5抓”模式,抓规范、抓管理、抓活动、抓创新、抓实效。其所辖建筑街道代表联络站建立“343工作法”,即采取点到点、面对面、线连线3种方式,通过组织、联络、协调、服务4个功能模块,构建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依法履职、接受监督的主渠道,强化治理、提升效能的主战场;通天街道全力打造“学习交流”“议政督政”“联系群众”“采集民意”代表联络站;六顺街道代表联络站下设“民情接待、法律咨询、科技服务、爱心帮扶”工作室;健康街道在“拓阵地”“建制度”“抓融入”“强履职”上用功发力,抓实代表履职成效,结合地区实际和代表职业特点,积极推动代表履职。平房区推出“代表联络站+云上联络站”模式。开发出掌上代表联络站手机APP软件,平台包括我是代表、我是选民、我要反映问题、问题反馈、民意直通车、人大热线、履职新园地、民生微实事等板块。松北区建立“代表联络站+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化代表联络工作体系,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百姓呼+代表应+政府做”工作格局。其所辖万宝镇创新设立移动人大代表联络站,使群众、代表、企业进站更便捷,解决问题更容易。呼兰区建立“代表联络站+法治”模式。在区人民检察院和区人民法院设立代表联络办公室,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评议工作,参加法院开放日、重点案件评查,旁听有重大影响案件的庭审,将民心民意融入“两院”工作。阿城区推出“代表联络站+民生实事”“代表联络站+招商引资”“代表联络站+文化宣传”“代表联络站+志愿服务”“联络站+富农产业”组合模式,发挥人大代表中的“能人”“大户”领头作用,形成“一代表”带动“一村屯”的“头雁效应”。舍利驻站代表贺松引资640余万元建起丰收村乳制品加工厂,村年收益39万元,安置村民40余人;三五味业集团王冬梅代表,安置村民120余人就业,实现老百姓不出“家门口”就能就业;太平村满族全猪宴烹饪技艺传承人赵国峰是阿城杀猪菜界最亮眼的名片之一,安置村民30余人就业。宾县推进“代表联络站+人才”建站。开发区代表联络站针对人才荒问题开展招工用工信息梳理,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利用“丁香人才周”活动赴高校吸引人才进县。方正县探索“代表联络站+专业”模式,根据代表的行业领域、技术技能、专业特长,自上而下形成“一站、四组、十村”的组织体系,从人居环境、产业振兴、乡村治理、民生保障几个方面开展征求意见、联系选民工作;每站负责10个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点,就近接待选民。延寿县打造“代表联络站+五助力”模式。开展文旅强县、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文明城市创建、延寿县建县120周年等“五助力”活动。通过丰富的载体活动,代表们深化了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了解,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重承诺。

  今年,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聚焦代表联络站建设质量以及代表作用发挥,完善“星级代表联络站”和“明星代表”评选工作,通过树典型、立标杆,把联络站真正建设成群众表达心声的“直通车”、协商解决问题的“服务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桥头堡”、服务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