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人大:在互联网领域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时间:2023-05-04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陈征)当全过程人民民主遇见互联网,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进入网络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广泛拓展了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各级各部门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近年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延伸到互联网领域,高度重视网民们的心声,用“网言网语”在互联网领域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杯红茶,代表网民零距离。2021年8月30日,漯河市第三期“红茶坊”顺利举行。市七届人大代表刘玉婷在会上表达了自己对“红茶坊”这一民主平台的赞叹:“感谢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可以和这么多的网民沟通交流,我认为‘红茶坊’这个平台建设很有必要,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沟通方式,既可以帮助市百姓反映一些事,解决一些事,又在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非常好!”“红茶坊”起初是市委网信办为收集网络大V的意见而举办的,以一杯红茶打开心扉,以各方沟通民主议事,迅速发展为漯河网上网下聚力联心的知名品牌。红茶坊里,人大代表要端好自己的一杯茶。漯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荐遴选人大代表参与到“茶谈坊事”中去,在网上交好为人民履职的答卷,在网民中树好让人民满意的形象。红茶坊期期精彩,人大代表全程在线,收集网民意见,疏导挤压情绪,传递群众诉求,促进问题解决。把红茶坊更多地融入人大的声音,传导民主的温度。针对“漯河彩虹桥和老大桥中间的沙河河心岛疑似正在被人工开发”热点问题,市八届人大代表信天游,就把网民的意见收集整理,为促进河心岛问题的圆满解决贡献了积极力量。红茶坊举办的10期中,共有30余位各级人大代表与广大网民“围炉”谈心、“喝茶”论事,推动解决了“万人助万企”、疫情防控、农民瓜果滞销等问题。市委对这一做法充分肯定,时任市委书记刘尚进做出肯定性批示。下一步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将推进“红茶坊”这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网络实践点发挥更大的作用,计划围绕家庭教育、“双减”政策落实等主题,邀请漯河著名的网络大V、网络名人参加,瞄定发展稳定,以民主为载体,让网民当主角,让代表架好桥,形式不拘一格,既像家庭聚会,又像思想沙龙,或在工厂车间,或在街头巷尾,或在田间地头,民情民意集中的地方,就是“红茶坊”的主会场。
一个站点,代表群众心连心。实践是创新的沃土,网络是创新的重地。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在抓好“实体站”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网上站”建设,以立体融合的载体连民心、汇民智,实现实体平台和信息平台全面覆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目标,构建“互联网+站点室”代表履职平台(“站点室”指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点和代表活动室),通过信息化赋能,助力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全市58个乡镇(街道)逐步开通网上代表联络站,“云履职”逐步成为代表履职新常态,全时段、无距离地将代表和群众的情感、意愿、甘苦紧紧联系在一起,拓展智慧代表联络工作站新格局、新空间、新维度,真正做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网上站”设有站点介绍、驻站代表、人大动态、社情民意等功能板块,代表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群众可以上网随时反映问题诉求,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为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常态化为群众分忧解难,着眼建设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将全市48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网上联络工作站(室),公开代表信息和二维码,让群众“掌上”就能找到人大代表,变“单通道”为“多通道”、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民意码上聚”机制,通过“议题征集-码上留言-码上议事-码上公开”的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最终达成一个让群众和有关方面都满意的办理结果。
一个平台,民生实事立即办。“通过‘漯河人大’APP可以直接联系到人大代表,我在网上代表联络工作站提出的学生课间时间活动场地有所欠缺的问题,市人大非常重视,很快就开始落实了,城管局已经给出了规划意见,在学校门口右侧新建一个小操场,既满足绿化需要,又能供学生课间活动。”日前,郾城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刘先生打开手机上的“漯河人大”移动客户端高兴地说。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网上办公、网络议事、云端见面成为“第二种”工作生活方式,互联网也越来越成为人大代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间,成为人大代表获取公共服务和履行代表职务的新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聚焦在网上、活动在网上、沟通在网上。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与时俱进寻求突破,不断改进工作模式,积极打造以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业务应用为主线、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保障为支撑,实现上下级人大、本级“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各级人大代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人大信息化体系。首期开发上线代表履职服务、预算联网监督、备案审查信息管理3个子系统,并兼容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等应用场景,开启了人大智慧监督、智慧服务、智慧工作新纪元。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批创新性设立“漯河人大”移动客户端,设有代表联系、建议办理、心声速递等8项在线服务,2022年,网上办理建议127件,总体测评满意率在95%以上。同时,借助各级人大换届的契机,在人大代表和群众中大力开展“漯河人大”移动客户端推广应用工作,各级人大代表不仅人人“上线”,而且随时“在线”,全天候、全时段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助困解难,确保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的了事,让“漯河人大”移动客户端真正成为百姓办事的“最近端”,成为服务群众的“最广端”。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