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新”声 | 省人大代表韦娜:“五都荟洛”举世罕见 建议支持“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

时间:2023-01-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争先开新局。今年的省人代会处处透着一个“新”字!新观点、新面孔、新领域、新业态、新生代、新感受……

  代表们最关注哪些话题? 又将贡献怎样的新“声”力量?一起来看看。

微信图片_20230116125345_副本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高利国)洛阳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2家,国有馆藏文物60余万件(套)。

  今年省人代会,省人大代表、洛阳隋唐城遗址管理处文博研究员韦娜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成果研究阐释,支持“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的建议》。1月16日,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称为“五都荟洛”,举世罕见。

  为更好发挥洛阳在中华文明探源和挖掘阐释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作用,她建议建设“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让博物馆群建设为进一步实现“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质量双提升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洛阳是我国以大遗址为代表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分布的城市。近年来,洛阳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加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工作。二里头遗址作为这个广域王权国家的都城,宫殿区的诸多夯土基址,作坊区的青铜器作坊、制骨作坊、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等以及祭祀区的坛墠等遗迹现象,都呈现了“华夏第一都”的气概。来自东方的礼器、西北的冶铜技术、花边圆腹罐等在这里得到整合并辐射四方,开启了中原地区为主导、整合其他地方文明的政治和历史进程,中华文明由此进入了王朝时代。洛阳市建成并开放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遗址等重要保护展示工程相继建成开放;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建成;偃师商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取得新进展。

  考古和科研工作成果丰硕,洛阳市积极参与“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历史信度,夯实了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之源、最早中国”的重要历史地位。

  在韦娜看来,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成果研究阐释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她建议:

  一、同其他省市考古遗址相比,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亟待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和东周王城遗址博物馆。

  二、展示方式单一、体验感不足。大遗址的文化内涵、保护现状、体量规模、时间跨度等千差万别,其展示方式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

  三、考古成果及出土文物的展示利用不够充分。在遗址展示、文物展览方面,要创新方式方法,在参与互动、文创开发、推广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等,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韦娜建议建设“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通过提升洛阳二里头夏都、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辐射联动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现有百家博物馆,打造世界闻名的古都博物馆群落;以全面展示、彰显特色、对接产业、强化服务的理念,打造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突出古都洛阳在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中的独特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将洛阳分散分布的五大都城遗址融会贯通,把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大遗址保护利用统筹起来,同时联动周边区域发展,发挥博物馆集群效应,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古都地域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辨识度,将洛阳建设成为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东方博物馆之都’有着重要意义。”韦娜认为。

  她建议将“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纳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并加以实施,同时结合大遗址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从土地使用、财政资金等方面,对“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项目尽快实施。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