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百千万”示范创建 绘就“锦绣河山”

时间:2022-12-28  来源:河南日报

碧波荡漾的青龙湖。

  河南日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荫,冬有菜。”这句话用来描述现如今的郏县乡村,再合适不过。

  郏县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迷人的田园景色。美丽的环境更引来了“金凤凰”。近日,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山河锦绣》,其中90%以上的镜头就是在郏县拍摄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郏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百村千巷万户”示范创建为抓手,在“赋和融”上下功夫、“引和带”上见真章、“质和效”上看结果、“拆和用”上筑成效,对全县村容村貌提质增效,尽快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党建赋能,干群共建。12月26日,在黄道镇各个村庄,村党员干部、帮扶干部、无职党员等穿着“红马甲”带头打扫卫生。郏县把“党建”+“干群”作为双引擎,组织党员干部战斗在人居环境整治第一线,亮身份、领责任、展作为,通过党建领动、巾帼行动、全民联动,营造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氛围。

  规划引导,示范带动。郏县坚持规划引导,为打造美丽田园乡村定措施,做到前期整治有规划、中期推进有办法、后期维护有制度;定目标,明确每年创建100个示范村(社区)、1000条示范街巷、10000户五美庭院;定奖惩,推出“红黄旗”评比激励办法,对示范村奖励1万元,每天督导形成问题清单,限期交办整改。截至目前,郏县已有102个行政村(社区)被评为示范村、1188条街巷被评为示范街巷、11620户家庭为被评为五美庭院户。

  质效兼顾,突出重点。郏县紧扣生活环境改善问题,围绕村边、路边、沟边、塘边、房边、院内等重点区域,推行“住户清扫—村镇收集—县级转运—厂区处理”的全链条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实行污水一体化治理,完善污水排放管网,解决了农村污水顺街流现象;整合涉农资金硬化农村道路,引导各乡镇起路名,倡树文化底蕴;累计完成农村改厕4.17万户,卫生厕所占比达92%以上,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根本增长。

  拆用并举,宜居宜业。郏县拆除闲置低效、残垣断壁、私搭乱建、侵占公共空间的“双违”建筑,拆除危房和影响公共出行的房屋,利用拆下的土地、废砖、废瓦、红石、旧檩条等,铺设村内排前路或用于二次建设。复垦后的耕地交由村集体耕种,复垦为其他土地的,用于村集体二、三产业发展。收归村集体的房屋,用来建设农村幸福院89座。目前,全县共盘活利用农村土地3.7万亩,建设游园、广场、小菜园等3795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分类推进,共建共享。郏县积极发动村民开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村庄(社区)治理活动。对基础薄弱的村庄,以残垣断壁清理、厕所无害化治理、垃圾全链条清理为目标,达到“一眼净”效果。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利用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政策,打造水美乡村。县里重点对3个乡镇境内的5条干流、15条支流共78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流域面积达112.1平方公里。

  目前,郏县已完成汝水南调、河道两侧护坡、人行观景步道等一系列工程,初步达到了水系连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3个镇65个村庄初步形成水美乡村;利用2022年河南省美丽乡村重点县试点政策,重点围绕国家级传统村落、知青文化等,打造2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11条乡级振兴循环圈,40个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在郏县,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靓丽画卷不断展开。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