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 平顶山:兜牢民生底线 促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2-12-13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12月12日,郏县白庙乡大郭庄村幸福院内,14位老人正在开心地吃午饭。“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经常凑合一下就过去了。在这里一天三顿按时吃,便宜还方便。”78岁的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郭二记说。

  在农村,像郭二记这样的低收入群体,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平顶山市聚焦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全面落实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单人保”、就业成本扣减、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扩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覆盖范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探索“小金额先行救助”,兜牢民生底线。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为11.5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74亿元;为2.58万名农村特困人员发放特困金1.76亿元;临时救助434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556.49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平顶山市全面推行“一图一表一制度一流程”网格化管理,紧扣筛查、排查、评议、帮扶、退出“五个环节”,用好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三支队伍”,对全市396.5万农村户籍人口开展全面筛查、重点排查。今年以来,全市新纳入易返贫致贫户(监测对象)1854户6214人,标注风险消除监测对象893户2692人,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51岁的李军伟曾住在鲁山县瓦屋镇大山深处的红石崖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他家搬迁到该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并在政府帮助下,承租了附近香菇种植基地的9个大棚。如今,他年收入达20万元,不仅稳定脱贫,还成了致富带头人。

  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平顶山市因地制宜在安置点建设光伏电站、帮扶车间、农牧业产业基地、冷链仓储基地等产业项目226个,实现安置点配套产业全覆盖;开展就业创业帮扶,8648名搬迁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全部实现就业。

  此外,今年以来,平顶山市累计投入产业衔接资金5.59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69个,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园—产业链—产业带”培育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当地还全面开展整村授信,持续加大金融帮扶贷款投放力度,今年以来,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贷款4.42亿元,新增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13亿元,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9.88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个,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规范登记农民合作社6401个,以汝州生猪、舞钢肉鸽等为主的“一县一业”格局基本形成。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