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区之路——金水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之一 |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比较研究

时间:2022-12-12  来源:河南日报

繁华的花园路商圈。金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面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潮流,2021年10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主要领导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站位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原城市群建设大局,准确把握时代新要求、发展新趋势、阶段新特征,对标全国都市圈发展,深入研究郑州都市圈发展的机遇挑战、潜力优势、短板不足,找准发展定位,明晰发展思路,选准发展路径,破解发展瓶颈,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起高峰”,建设现代化高能级郑州都市圈,对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金水区作为郑州市经济总量第一区,也是河南省省直机关集中地,更是全省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城区,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起高峰”过程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如何发挥中原第一区的独特优势,为郑州“起高峰”贡献智慧与力量,目前发展现实中仍然存在哪些短板与弱项,特别是放眼全国,与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相比较,有什么既有基础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差距与不足,确实需要进行系统梳理与认真研究,以利澄清底数,找到自己的定位,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寻求科学可行的路子。

  针对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与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起高峰”的战略部署,金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邀请河南日报智库组成专家组专门赴金水区进行系统调研。调研组在系统调研与多次讨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金水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比较研究。以利于金水区站位全国看金水,在学习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开阔思路,寻求适合自身需要的高质量发展对策。第二,推进“十大战略”的金水实践。结合金水区已经推进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全面系统地把省委提出的“十大战略”贯彻落实到金水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之中。第三,郑州“起高峰”的金水作为。针对郑州“起高峰”的明确目标,如何充分挖掘金水区高质量发展的既有优势,尽快弥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助力郑州“起高峰”过程中贡献更多金水区的力量,也为金水区老百姓畅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福祉提供支撑。

  目前,全国共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每一个中心城市都承担有独特的职能。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经济总量最大的第一区,在当地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代表性。系统对比各区的发展情况,会为我们提供非常明确的推进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研究背景与意义

  金水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879亿元,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等稳居郑州市首位,强支撑强引擎作用突出,高质量高效益集聚态势明显,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20强。下好金水区“先手棋”,将带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一盘棋”。因此,该课题通过对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的经济、创新、文化、生态、人民生活等比较研究,明确金水区进一步树立“三标”意识,对标发达城市先进城区在晋位升级中的特色优势和发展短板,明确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和以“两大一争”为抓手高水平打造“创新智城·品质金水”、建设国家一流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奋力实现“四个城区”创建开局破题,高台起势,提升综合实力、传承历史文脉、厚植生态本底,为实现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中稳步晋位升级,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课题在研究国家中心城市的形成演变、国家中心城市面临的新形势基础上,分析论证“十四五”时期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新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对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支撑力度最大、引领示范最强、最具备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区。

  综合考虑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市辖区人口密度、经济实力、产业密度、财政实力和收入水平,选择北京海淀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天河区、郑州金水区、武汉武昌区、西安雁塔区、重庆渝北区、成都龙泉驿区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2021年,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总面积6412.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6.15万,实现生产总值49682.4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58.63亿元。

  近年来,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坚定不移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冲击,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充分彰显出第一区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改革效应。

  “十四五”时期,根据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提出的发展新定位和新方向,对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指标对比分析,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路径及对策建议,对金水区加快推动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国百强区排位中持续晋位升级、为河南实现“两个确保”、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比较

  在今后的较长一个时期中,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担负着支撑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更要凸显自身的中心区位、产业集聚、信息数据、文化核心、配套设施等优势,更大力度地集聚人口、资源、产业等要素,引领经济向高层次、优结构迈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大示范效应。因此,科学评估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找准其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进一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有利于持续提升其经济实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活力、创新发展实力、普惠均衡能力、绿色低碳水平、开放发展强度5类13项核心指标。根据对比研究,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一、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梯次分化明显。从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指标总分(2021年)来看,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在95分以上的有浦东新区、天河区和海淀区。其中:浦东新区以146.23分的明显优势排名第一,高出第二位(天河区)40.8分,比所有区的平均分(80.57分)高出65.66分,在高质量发展上可谓“一枝独秀”;天河区、海淀区以105.43分、98.84分分别居第二位、第三位。渝北区、金水区和武昌区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在平均分以下。渝北区是重庆市唯一一个生产总值过2000亿元的区,抢抓两江新区(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建设机遇,凭借区位交通、创新实力和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迅速崛起。金水区、武昌区受疫情、洪灾等不可抗力影响,高质量发展速度放缓,综合得分分别为65.95分、69.83分,与2016年相比,得分分别变化了3.93分、-6.32分。滨海新区、龙泉驿区和雁塔区综合得分变动基本处于平均水平以下20多分的区间内,内部差距较小,竞争非常激烈。

  二、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处在高质量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对高质量发展指标比较分析发现,在达到较高经济规模的前提下,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经济增长活力(GDP、财政收入)和体现五大维度高质量发展下表现出的相对排名并不完全一致。由此可以看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不同阶段。海淀区、浦东新区、天河区经济规模和综合质量都达到较高水平,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带动高速度增长的成熟阶段。渝北区、金水区和武昌区较好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处在高质量发展潜力的释放提升期。滨海新区、龙泉驿区和雁塔区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探索期,需要在培育经济实力、内生动力、消费活力和良好环境等领域持续发力,探索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培育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三、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位次靠前或位次上升的区具备更好的发展均衡度。均衡发展代表了一流强区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5个一级指标得分比较发现,总分排名前三的区整体发展均衡度较好。海淀区、渝北区经济增长、创新发展、普惠均衡、绿色低碳和开放强度五类评价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整体性发展的融合,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也比较靠前。浦东新区、天河区仅有2项指标得分下降,其他指标均得分上升。对于发展不太均衡的区来说,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突出短板制约了整体发展质量,对某些优势领域的高依赖度也增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四、民生和开放成为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发展质量差距最关键的维度。尽管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是五大维度的综合水平,但各维度的差异程度并不相同,尤其是普惠均衡能力、开放发展强度这两个方面的相对差异程度较大,区域特征明显。在普惠均衡能力评估(2021年)上,天河区(第一位)比滨海新区(第九位)高29.16分;在开放发展强度评估(2021年)上,浦东新区(第一位)比雁塔区(第九位)高58.69分。充分显示出天河区的民生保障能力突出,而浦东新区等港口城市的开放优势明显。从指标分值的分析来看,开放和民生的水平高低与整体发展质量的高低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可见在经济规模达到较高水平后,开放和民生是影响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时代背景和阶段性特征,把握好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把握好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综合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党建引领,全面推动转型发展。综合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的高质量发展来看,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海淀区放大“三区”叠加政策集成效应,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发挥改革开放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郑州市金水区、武汉市武昌区抢抓中部地区崛起机遇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辩证思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在“十四五”时期,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发展创新创业,规模化集聚高端要素,推动创新链与价值链、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和政策链融合,推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加快城区创新模式从线性向网络化转变,推进创新活动从技术供给推动向市场需求拉动转变,促进多元化、多层次创新主体在城区集聚,以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应用推动产业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建成区域性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中心。

  二、创新驱动,全面构建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综合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的产业发展经验来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海淀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浦东新区提升拓展“四个中心”核心区推动产业规模迈入万亿能级,天河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示范区,滨海新区构建“822”产业集群,渝北区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武昌区打造金融之城、“设计之都”、文旅胜地、商贸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金水区坚定不移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大力构建“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各区经济实力壮大提供了坚实支撑。“十四五”时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颠覆了城区的产业模式和消费模式,“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成为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社区经济、共享经济、夜间经济成为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动力。因此,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以及市场变化的趋势,综合考虑城区的创新能力、发展条件和战略优势,系统研究城区先进制造业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瞄准市场需求、谋好发展战略,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适度超前推动制造业迭代升级,全面构建以“四高”(高端、高新、高质、高效)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同时以“全时全龄全业态”赋能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有针对性地遴选社区商业、夜间经济、云端医院、在线教培、健康养老等产业组成,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丰富消费供给类型,加快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城区升级的有效联动,以消费供给升级支撑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能级提升,推动城区经济特色化发展。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中,海淀区、天河区、金水区、武昌区、雁塔区等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老城区,普遍面临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城区产业同质度高等瓶颈。“十三五”时期,为了破解城区经济发展的土地要素瓶颈,全面提升城区发展能级与颜值,各区均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减量发展、创新发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构建城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内涵。“十四五”时期,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尤其是位于老城区的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更要把握好重点推进与整体突破的关系,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现代城区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一盘棋”统筹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等,绘制产业布局地图,推动区域产业带块状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城市与乡村融合、城区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提升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为城区经济整体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提供新支点。

  四、优化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圈。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底色和支撑。“十三五”时期,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纷纷出台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集聚更多更高水平的市场主体。如天河区出台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示范区实施方案,滨海新区出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行动计划,武昌区提出打造武汉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等。同时,各区也均提出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持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幸福。“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以最优的营商环境和最美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因此,需要明确营商环境优化点,设计路径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等改革;建设“城市大脑”,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制定实施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在环境保护、土地、投融资、人才、财政等领域形成相对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快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发展新高地,切实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建设管理高能力、创新有实力、市场有活力、生活有美丽的高质量发展城区。

  五、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全部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形成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经验,对外开放与改革创新均走在全国前列。如浦东新区抢抓改革开放机遇,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先行先试,形成一系列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经验,为打造“四个中心”给予了坚实支撑;金水区推动自创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形成了郑州跨境电商“1210”模式向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十四五”时期,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要更加积极地着眼于全球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强系统集成,率先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走出国门,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发挥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第一区是推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精准把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这一重大契机,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以更优质的城市品质和更高的城市能级强产增收、引智聚力,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国际竞争中创新发展、提升发展、引领发展,打造引领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区和创新示范区。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十四五”时期,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要瞄准“首善”“幸福”发展方向,顺时而谋、乘势而上,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方向,坚持“项目为王”,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创新激活力、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拓空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区”。

  一、完善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强化对国家中心城市第一区的保障支撑。加强高站位统筹谋划,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大格局,把第一区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号工程”,从创造平台、优化环境、服务保障、监管流程再造做起,以构建创新、金融、项目等综合性平台为核心,加快形成完善的营商环境、创新链条、投融资平台和政策支持体系,奋力谱写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城区新的篇章。

  二、构建现代化的全域创新体系。提升创新发展原动力,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刻把握创新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在要求,以构筑健全、完善的城市塔形创新体系为中心任务,更好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中小微企业孵化,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成功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区,努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强化“五链”协同,着力构建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不断释放新活力、积聚新动能、增强新优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五、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体系。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深入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产生活需求。

  六、构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多元化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切实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李恒